(北京3日讯)有中国的书店业者表示,现在要进口台版书,标准越来越严。以前只是特定作家如高行健的作品不能进,现在是扩大到特定出版社如八旗的作品都进不了中国。有中国读者发现,最近买到的台湾出版书籍越来越多有“被审查的痕迹”,像是贴上强调“一个中国”的主权申明贴纸或是内容被涂抹、裁切等。
台湾中央社报导,有中国读者生气表示“被阉割的书”宁愿不买,但因发现时往往超过购书7天,也无法退书。
报导指,近日有越来越多读者在社群平台上贴出自己购自台湾的书被贴上了“主权申明条”,黄色的贴纸上写著:“本书中任何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和内容词句一律不予承认”。被贴标签的书包括林俊颖的小说《猛暑》以及王晋光的《王安石八论》等。
王安石和“一个中国原则”能有什么关系?有网民因此认为,审查人员未必有真的看过这些书,而是“预防性贴上标签”,表示自己尽了审查责任。
被贴贴纸对书籍审查来说是最轻微的方式,读者觉得碍眼则撕掉贴纸即可;但是若内文被涂黑(或涂白)甚至直接裁切掉内页,就相当于永久性破坏了。
在中国,书店要贩售台版书,正常管道是要透过有许可证的“图书进出口公司”进口,有的进出口公司也会直接在网上售书平台开设自己的书店专区。
审查方式五花八门
张姓读者告诉中央社记者,她为了避免买到盗版书,于是透过当当网上的“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购买台版或港版书。她发现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间购买的书中,有8本都遭不同程度的审查处理,在此之前并没有发现这个情况。但因为她是“购书大户”,以前买的有些书还没看,也可能只是还没发现有审查的痕迹。
这些书中,被贴“主权申明”贴纸的有平路的《凝脂温泉》和林海音的《两地》。其他被涂抹内文的情况不一,像是翻译书《她们的创作日常》在译者介绍部分,涂抹掉其译作《西藏的故事》;书中的“国立”、“中华民国”也常被涂掉,连只是表述出版年份的“民国”也被涂去。
堪称审查“重灾区”的是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的《爱‧来去‧住台湾》,作者是移居台北的港人黎慕慈。这本书除了用盖印章的方式作“主权申明”,内容有多处被涂抹,主题涉及性、同志、夜店、台语歌、台湾街舞、移民等。此外,全书直接被裁掉了两个章节,分别是“繁体字 文化传承”和“台湾民主 游行与抗争”两章。
张小姐指,她以为能进口的书就没问题,“被这样涂抹甚至撕页,不是对读者不负责任吗?这样阉割的书本,对我来说就像一团废纸。我宁愿不买,以后到港台再买。”
有贩售港台书的业者表示,如果读者看到被裁切的台版书或杂志可以退货,他们也会再退给图书进出口公司。不过,以张小姐的情况来看,发现书籍被破坏往往已经超过产品鉴赏期7天,无法退货。
书店业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裁切页,对图书进出口公司来说也是“不得已”的情况,他们也许下次就不会再进口这本书了。
一名北京的独立书店经理告诉中央社记者,今年以来,整个书籍进口物流时间拉长了一倍,本来1.5个月现在要3个月,疫情因素外,他相信审查的时间增加也是原因。
他表示,书店负责选书、开书单给图书进出口公司,后者才有进口书籍的资格,它们都是国有企业。过去开出100本台版书书单给图书进出口公司,可能被删到约50种,现在只剩20至30种。
就他理解,进出口公司有自己的审核团队,他们会去理解官方对出版品的政策,至于官方是哪个单位审查、是否再做抽查、具体的审查标准为何,他并不清楚。
除了八旗出版社的书进不了中国,也有进出口公司警告,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书不可以引进。
繁体字书明显变少
在二手书店方面,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也出现贩售繁体字书的变化。2020年底在上海展店的二手书店和服饰店品牌“多抓鱼”,曾以品项丰富的繁体字书吸引不少读者来“淘宝”。到了2021年6月,有忠实顾客发现繁体字书开始明显变少,这些书也很快就被识货的读者抢走。
这名顾客询问店员后得知,当地文化旅游局的官员曾多次到店视察,并指出繁体字书太多等相关问题。2022年1月3日,多抓鱼微信公众号正式公告“原版书大范围下架”,并称“这是根据新的合规要求进行整改的阶段性举措”,正积极推进原版书讯息合规和更流畅的购买方式。
台版新书经过进口运输,售价几乎是原价的翻倍,不一定容易销售,但仍有一定的客群。只是在当前两岸关系不佳及审查变严的情况下,业者怕树大招风,多半不敢大肆宣传卖台版书的特色。
中国对贩售港台书并没有明文规定,只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正规管道就可以。受访业者表示,哪天环境变化,官方也可能告诉大家“法规没有说可以卖港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