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日讯)“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男教师的工资该涨吗”等与教师性别有关的多条话题在中国近日冲上热搜,如何留住“教书先生”再次引发全网热议。
中新社周日报导,事情缘起于近日的一张“厦门教师招聘资格复审名单”截图。这份名单中,“小学语文教师(男)”这一岗位的第6名以20.13分的成绩进入资格复审,而“小学语文教师(女)”岗位第6名笔试成绩为56分,二者相差35.87分。
有网民质疑,进入复审的男教师考分与女教师差距过大,有性别歧视之嫌。尽管组织方随后就招聘背景和规则作出解释,但相关讨论仍未停止。“待遇是决定性格比的关键”、“女性比男性更细心,年龄段越小的教师岗位女性越多也是客观事实”等不同角度的评论频现网络。
报导指,这一讨论背后的现实是中小学教师队伍“阴盛阳衰”。据可查到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报告中的数据,中国高中、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女性教师占比分别为54.37%、57.8%、70.02%,学前阶段这一比例更高达近98%。近几年新入职教师中,女性数量超过男性的状况还在发展且加剧。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朱永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教师队伍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表现,制约教育质量提升。
他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择业观念日趋多元化;二是女性天然具有感情细腻、观察敏锐、亲切温和等适宜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性别特质;三是教师收入水平偏低,职业吸引力不足;四是现行教育培养和考试选拔方式更有利于女性脱颖而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光明日报》刊发时评亦指出,中小学教师性别严重失衡,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教育教学合作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在招聘教师环节采取协调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的举措是合理且必要的”。
事实上,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已是全球趋势。经济率先先进的国家,越早遭遇到男教师比例下降。为此,各国都在采取行动,如日本为教师提供比企业职员更多的各类津贴,美国有鼓励军人当教师项目,加拿大安大略省实施“吸引男教师从教研究”,芬兰孕育高度公平的教育系统环境等。
人民网评指出,要破解这一矛盾,就要要求各地完善招聘规则,如设置最低合格线,即使男性报考人数不足,也要坚守人才选拔的底线。“对男性的降格以求,显然是对女性的不公平,更是一种就业歧视。”此外,也要破除陈见,避免陷入为了招男教师而招男教师的误区。
“措施不能仅局限在招聘环节”,中国网文章指出,在师范院校招生环节也需确定合理的男女招生比例,改进培养机制。政府相关部门也需挑选出若干个关键点,促进男性教师比例上升到合理区间。
“教师性别结构失衡是包括教育评价、社会观念、学校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需要多措并举,从整个过程和系统上解决男性愿意当教师、能当好教师等一系列问题。”光明时评表示,尤其需要建立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教师管理与评价机制,让男女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所长,能够收获成就感与荣誉感,从而激励更多优秀男性当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