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23日讯)联合国爱滋病规划署(UNAIDS)警告,有些关于猴痘病毒的报导充斥种族主义和恐同言论,不仅加剧污名化,也会对当局因应日益严重的疫情带来影响。
法新社报导,联合国爱滋病规划署周日表示,近日爆发的猴痘病例有“很大一部分”发生在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其他男男性行为者身上。
但该机构补充指出,最可能的传染途径是与猴痘患者有身体接触人士,任何人都可能受到影响,而那些针对非洲人和LGBTI(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或双性别)族群的报导“强化了恐同和种族主义的刻板印象,加剧污名化”。
截至目前,已有15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实验室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包括多个欧洲国家、美国、澳洲和加拿大,以色列、瑞士和奥地利则是最新通报病例的国家。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以色列和瑞士双双表示,在境内发现的1名感染者最近曾出国旅行。以色列正在调查其他疑似病例。
联合国爱滋病规划署副执行主任卡瓦纳表示:“污名和指责会破坏信任,以及在这类疫情爆发期间有效应对的能力。”
“过往经验显示,污名化言论会迅速使基于证据的应对措施失效,因为这些言论会引发恐惧循环,使人们远离卫生服务,阻碍发现病例的努力,并鼓励无效的惩罚性措施。”
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一样,均属于正痘病毒的一种,是一种罕见的人畜共通传染病,一般人感染后会出现发烧、头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畏寒、疲倦等症状,接著面部、身体及四肢出现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2到4周内痊愈,致死率约可达10%左右。
目前没有治疗方法,但症状通常会在2到4周后消失。根据世卫统计,自从1970年以来,共有11个非洲国家通报过人类感染猴痘病例,分别是贝南、喀麦隆、中非共和国、民主刚果、加彭、象牙海岸、赖比瑞亚、尼日利亚、刚果共和国、塞拉利昂及南苏丹。
世卫组织指出,猴痘的传播方式与新冠病毒不同,密切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猴痘需要通过与感染病毒的人、动物或物体的密切接触传播。它通过破损的皮肤、呼吸道、眼睛、鼻子和嘴巴进入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