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0日讯)香港政府周三首次以紧急警示系统向民众发消息,指伊利沙伯医院已更改用途,非新冠肺炎患者切勿前往。由于情况突然,且手机不停发出“嘟嘟嘟”声响,令不少民众感到好奇甚至恐慌,“以为空袭警报”或“地震”。
综合港媒报导,港府周三忽然采取全新及令民众“震惊”的发布资讯策略,特首林郑月娥早上亲自率领局长出席首次举行的“加强版”疫情记者会。到了傍晚近6时,再有出乎意料的举措,全港民众手机同时突发出震动及警报声,收到由当局发出的“紧急警示”,内容为当日早上已公布的伊利沙伯医院将改为定点医院的信息。
当局以全新渠道发放资讯,民众却普遍并未受落,不少网民惊呼以为手机中毒或有空袭,表示恐慌。翻查资料,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辖下的通讯局2020年透过防疫抗疫基金耗资1亿5000万港元(约8030万7727令吉)设立“紧急警示系统”(Emergency Alert System,简称EAS),在紧急情况下可向民众发送与“极端天气、严重的公共安全和卫生事故等”相关的重要公告和信息,这次为首次使用,以前未曾使用。
已启动接收紧急警示系统信息功能的流动装置会发出长约十秒的警示声响与震动提示,提醒用户收到紧急警示系统信息。屏幕也会弹出通知。信息也分两个警示级别,包括“极度紧急警示”和“紧急警示”。
非所有手机支援系统
周三的有关通知分中英文两个版本,主要提及伊利沙伯医院周三起成为定点医院,专门接收冠病病人,急症室以接收冠病确诊病人及有生命危险的紧急病人为主,呼吁其他人请勿前往。
有网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说,他们收到“紧急警示”的时候正在街上,整条街同时发出声响,不过也有人说自己没有收到任何警示。科技网站Engadget中文版联同Yahoo 新闻查看通讯局的网站,发现一个列出所有可支援接收紧急警示系统讯息的流动装置名单,查出原来不是所有手机都支援这套上亿港元的系统。
有议员对政府做法表示疑惑,认为警示规模与消息重要性不成正比,“吓坏不少民众”,甚至会引起反效果,降低警觉性。
已转移1/4非新冠病人
政府发言人就事件回应,指抗疫是民众目前最关注的头等大事,将伊利沙伯医院转为专门救治冠病患者的定点救治医院是一项重要举措,为确保此重要抗疫信息能最迅速、最广泛地传达全港市民,同时为免有需要使用医院服务(包括紧急救护服务)的非冠病病人因未悉相关安排而延误救治,因此政府第一次使用2020年设立的紧急警示系统发送该信息,以提醒民众相关安排。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周四在电台节目也表示,市民经常或有机会到伊利沙伯医院求诊,医院亦要在3、4日内完成病人转移工作,认为有时间性及迫切性通知市民。
伊利沙伯医院转为接收新冠患者的指定医院,提供1500张病床,医管局总行政经理邓锦成周四说,已转移1/4非新冠病人,包括转介约20人至私家医院。
市民受促勿关闭功能
有资讯科技界人士建议,市民不要关闭手机有关功能。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受访时指,系统采用区域广播技术,透过基站向民众传播讯息,理论上只要位于其覆盖范围,不论香港或外国电话号码,均会收到警示讯息。
方保侨认为,政府应制定指引,清晰地将不同情况分类,并事先通知民众可能在特定情况下收到紧急警示,避免大量民众因反感关闭通知设定,而错过重要消息。他举例指,全民检测时使用可能更有效。
特首林郑月娥周三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抗击疫情仍是政府的头等大事,不过她承认港府在信息发布上做得不太好,需要完善这方面能力为社会提供准确权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