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15日讯)中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周二透露,江村大墓及其周边的遗迹,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陵区,与西汉帝陵形制要素相近,平面布局相似,整体规模相当,并有显而易见的发展演变轨迹。结合文献记载,认为江村大墓应为汉文帝霸陵。
中新社报导,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西端,本次考古工作自2017年持续至今,勘探发现了江村大墓的“石围界”、围合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的外陵园墙,以及建筑遗址、陶窑等,发掘了江村北陶窑遗址、江村大墓外藏坑、南陵外藏坑等,出土各类陶俑1000多件,金、银、铜、铁、陶质文物3000余件。
据介绍,江村大墓东距窦皇后陵约800公尺,墓葬形制为“亚”字形,地表无封土。墓室四周向心式分布外藏坑百馀座,平面为长条形,规模各有差异。江村大墓外围有卵石铺砌的陵园设施(暂名“石围界”),石围界外侧四面正中有门址。在江村大墓、窦皇后陵外围还通过勘探、试掘发现了夯墙遗址,应为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的外陵园墙址。
在外陵园墙以内,江村大墓东、西两侧发现两组外藏坑,东侧共有14排22座,西侧仅有一座;其北侧探出建筑遗址一处;窦皇后陵周边也有3处建筑遗址。除此之外,还在外陵园西、南两侧各探明小型外藏坑一组;在江村大墓周边探出陶窑遗址40多处。
勘探成果表明,江村大墓西、北3000公尺至4000公尺的区域内分布有数十座“甲”字形大型汉墓,目前发现3组20多座,这些墓葬应为霸陵陪葬墓。
专家表示,本次考古工作否定了“凤凰嘴”为汉文帝霸陵的传统认识,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11陵的名位问题。包括对汉文帝霸陵在内的西汉帝陵规模、形制、布局及内涵的基本掌握,为西汉帝陵制度形成与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详细而确实的考古资料,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霸陵的双重陵园、帝陵居中、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帝陵布局等,均为西汉帝陵中最早出现,表明了皇帝独尊、中央集权的西汉帝国政治理念的初步确立;霸陵平面格局上承长陵、安陵的“无为而治”,下启阳陵、茂陵,平陵及杜陵的“独尊儒术”,是西汉帝陵制度发展演变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折射出西汉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此外,霸陵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印章、封泥及其它带字文物等,证实了“陵墓若都邑”、帝陵“模仿现实中的西汉帝国”的建设理念。
汉文帝刘恒生于公元前203年,死于前157年,是西汉第3代皇帝,汉高祖刘邦第4子,是汉惠帝刘盈异母弟,生母为薄姬,曾被封为代王。吕后死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吕后家族势力,迎立刘恒继位,死后被谥为“孝文皇帝”,史称汉文帝,葬于霸陵。
汉文帝刘恒在位23年,对内休养生息、赋税减免、废除肉刑、厉行节俭朴素,对外与匈奴和亲,与其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奠定汉朝盛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