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12日讯)《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周一在中国云南省省会昆明开幕,而COP15是中国首度承办全球环境议题峰会。会议目标是到2030年使全球30%的地球获得保护,以防止未来10年对生物的破环。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综合报导,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与西方国家有野心勃勃的方案相异的是,中国显然更务实,期望让本次峰会确定的框架性目标于将来都能实现而留名青史。
会议在周一至周五以及明年上半年分两阶段在昆明召开。首阶段会议要完成除“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外的各项议题审议,“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则要在第2阶段会议期间审议与决定。
法国《世界报》周一报导,虽然COP15与本月底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开始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比较,似乎引起民众的兴趣较小,但本次会议的重要性亦非同寻常,因为该公约的签署国必须达成一项新的全球协议,达到于将来10年内停止对生物破坏的目标。
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健康危机,已致使COP15数次延期,最终将分两个阶段举办。第一阶段是从周一到周五,主要是具有仪式感的场面和线上讨论,但仍将看到北京当局正式接管了会议的主席位置。
报导称,预计约有1500人到昆明出席会议,其中包含极少数外国人,他们主要是外交官或驻中国机构的代表。次阶段是面对面谈判,也将是导致新的全球框架的通过机会,计划在明年春季进行。
法国发展署生态转型部主任克莱茨指出,迄今为止,很少看到中国在外交领域的努力,涵盖在保护30%的土地和海洋的问题上,而于经济转型议题上,中方都做得十分少,甚至什么都没有做。而且中国也可能尽其所能地保持政治中立。
北京期望现实的承诺
《世界报》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似乎是在2022年春天通过一个能真正施行的全球框架。“西方正在推动一项雄心勃勃的协议,但中国人首先想要的是现实的承诺,”来自昆明的德波尔说。这就是中国政府希望留下的遗产:本届缔约方会议必须是一个实现承诺的会议。10年前于日本通过的20个“爱知目标”,其目的已经是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侵蚀,但至现时为止没有一个得到完全实现。
今年7月公布的最新版本的全球框架草案中,能看到2030年让全球30%的地球得到保护的雄心,而目前得到了70多个国家支持。中国可以加入进来,但只针对土地部分。现实是,如今只有8%的海洋和17%的陆地受到保护,这就使未来保护30%的目标更难以实现。与此同时,安全与军事问题也使海洋空间的保护成为一个更敏感的问题。
另据中新社周二综合报导,英国广播公司(BBC)介绍了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指出生物多样性丧失可能造成生态系统崩溃。中方正在主办COP15,而中国又是一个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那里有著地球上近10%的植物物种和14%的动物物种。COP15等会议被视为全球提升减缓自然损失的雄心的关键之举。
11家知名企业发公开信
路透社援引《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穆雷玛在开幕式上的话称,世界现在到了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的“关键时刻”。
英国《卫报》周一刊文说,包括瑞典快时尚巨企H&M集团在内的11家世界知名企业首席执行员,已经联合发出公开信,建议各国政府在应对野生动物大规模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等方面,采取有意义的行动,否则我们的星球会变成一个“死亡星球”。公开信指出,当前国际上一些针对减少塑料污染、减少杀虫剂使用等方面的协议,并没有足够力度来阻止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
“大自然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并且时间对我们不利。”公开信提及,“COP15是我们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的最后也是最好的机会。在未来,我们必须在促进生物多样性工作方面注入更多的雄心、设计更多具体工作原则。”
《生物多样性公约》在1993年正式生效。截至目前,公约共有196个缔约方。缔约方大会是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两年召开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