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现,在一般认为彗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前1000万年,恐龙可能就已经出现衰退。
根据台湾中央社报导,大约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陨石(Chicxulub)撞上目前的墨西哥尤加丹半岛(Yucatan Peninsula)被认为造成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Cretaceous-Paleogene extinction event) ,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3/4物种因此灭绝。
如今最新研究显示,彗星撞击地球前1000万年,一些恐龙的物种可能就已经出现衰退。
最新的一项研究检视了全球各地1600组恐龙化石资料,模拟白垩纪晚期某些肉食性和草食性恐龙物种的普遍程度。研究报告今天在“自然”(Nature)期刊发表。
研究团队认定,恐龙物种大约在7600万年前开始衰退。
任职法国蒙贝列大学(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演化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报告第一作者康达明(Fabien Condamine)表示,他的团队追踪了6个恐龙科,近250个独特恐龙物种。
康达明告诉法新社:“大约在7600万年前达到多样性高峰。”
“然后出现一段衰退期间,持续了1000万年,比整个人属持续的时间还长。”
研究团队从化石纪录和他们本身的电脑模型发现,恐龙多样性减少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其中一个可能原因是,恐龙衰退的速度呼应了全球气候在大约7500万年前强力冷却,当时地球上气温遽降多达摄氏8度。
康达明说,在地球上栖息了数千万年的恐龙已适应了它们常见的温暖潮湿型中温气候。
“而在气温强力冷却下,就和其他大型动物一样,它们可能无法适应。”
另一个可能原因则让研究团队感到有点震惊。
尽管草食性和肉食性恐龙可能在差不多同样时间受到冲击,但研究团队发现它们各自的衰退有200万年的时间落差。
康达明说:“因此,作为猎物的草食性恐龙减少,会导致肉食性恐龙减少。”
研究报告认为,气候冷却和草食性恐龙多样性减少,不但造成恐龙缓慢衰退,也导致各种恐龙无法从彗星撞击地球的冲击中复原。
研究指出:“这些因素阻碍了它们从那场末日灾难事件中复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