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变种病毒Delta早前入侵中国广东广州,在“交手”一个月后,6月26日,广州中风险地区终于清零,全市均为低风险地区。
谈及本轮疫情防控经验,专家指出,Delta感染转为重症甚至危重症,最快只需24小时,因此在治疗上需采取更加果断的措施,而中医药在此次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对轻症和普通型疗效好,还能阻断重症,且采取中西医药结合方式也有一定疗效。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两位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隆云,在接受当地媒体访问时,对临床病例和救治过程展开分析。
病人“湿毒”程度更重 建议参汤补气
张忠德说,Delta感染的病人发热比例超过80%,其中高热(温度超过39℃)比例高达34.5%。由于Delta病毒载量高,患者感染后,病情进展很快,以往要7至9天才转为重症,但Delta感染不到4天就有可能转为重症,严重者在24小时内转为重型或直接转为危重型,为救治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
张忠德指,治疗组判断本轮疫情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核心病机为暑湿化热、疫毒侵肺、元气大虚,所以病人“湿毒”程度更重。一些重症患者早期以气虚为主,表现为极度乏力、食欲不振、呼吸微弱、舌苔黄厚腻等,于是选用西洋参汤补气,如果是气虚伴有阳虚者,则改用高丽参。
“中医药应对轻型和普通型有较好的效果,在阻断重症上也有一定疗效。在清热解暑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了安宫牛黄丸,希望达到早期阻断重症化趋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
他指出,在危重症和重症的治疗上,治疗组目前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在坚持现代医学救治手段同时,灵活使用中医药方案,托住患者生命体征,为免疫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
“经过了中西医协同治疗,已有1宗危重症患者撤出人工肺(ECMO),3宗危重症患者拔管,8宗重症患者转为普通型,阻断57宗有重症倾向的普通型患者转为重症,为防控Delta提供了宝贵经验。”
另外,隆云指出,本轮疫情广州共收治166宗确诊病例,截至目前共91人出院,广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多数患者的病情都在好转,他们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仅有1宗危重症病人在院治疗。
他表示,从临床收治情况来看,这一次高龄患者比例高,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超过60岁,年龄在80岁以上则超过10宗。Delta特点是潜伏期短,临床症状重,危重症和重症比例达到了15%,而且核酸转阴时间较长。
“年龄超过60岁,有基础疾病、持续高热不退、氧合能力下降等,是轻症转向重症的高危因素。相比之下,儿童转重症的比例低很多。患者感染病毒后第5天至7天,会感觉很难度过,因为此时他们多有缺氧等表现,同时伴有影像学的改变。”
提倡俯卧位治疗 接种后几乎没重症
隆云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病毒治疗暂无特效药,治疗原则是提升病人自身免疫力,控制病毒在体内复制的速度。
“我们还是提倡提早氧疗及俯卧位治疗,新冠肺炎的炎症渗出通常是在双侧肺的下部。患者平常多为仰卧,这些炎性渗出液就堆积在下肺的后背部。采取俯卧位的时候,双肺炎性渗出就不会聚集在下部,可以改善肺水的流动和肺的氧合。”
此外,治疗组也发现了接种疫苗后,几乎没有发生重症和危重症病例,这说明疫苗在阻断重症趋势上有一定效果,但这一结论仍需要更多权威数据支持。
无症状更多是病人自身感受
他又指,无症状更多是病人自身感受,但实际还是会出现“沉默性低氧”,安静待著的时候不缺氧,而稍稍一动就会喘不上气。
“之前的很多所谓无症状感染者,从医学上角度来说是不严谨的,当然不排除少数人是无症状感染,但多数还是有症状,病人有感冒表现,比如头痛、流涕、畏寒、低热等,从临床上说符合轻症或普通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