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26日讯)4月26日是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核事故35周年,当地有民众悼念事故死者。乌克兰政府指,当地不再只是曾发生悲剧的禁区,同时亦承载发展和复兴的希望。
据外电报导,在当年核事故后,安置核电厂附近居民的斯拉夫蒂奇市,民众在当地时间周一凌晨1时24分,即是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第四号反应堆35年前发生爆炸的同一时间,举行悼念活动。参与者献上鲜花及点燃蜡烛,纪念事故死难者和到场救灾最终殉职的消防员。
有打扮成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工作人员的民众敲响钟声,消防车鸣笛。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在1986年4月26日,因操作不当起火并发生爆炸,泄漏大量含有高浓度核辐射的放射性物质,飘散至邻近多个国家与地区。当局疏散超过10万人,并将核电厂一带超过2600平方公里范围划为禁区。
当时苏联官方数字指,事件造成31人死亡,但联合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约有4000人死于与辐射有关的疾病。
政府拟发展“遗址旅游”
乌克兰政府前年签署法令,计划将事故现场附近的隔离区发展成旅游景点,并争取将遗址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希望带动国家经济增长。乌克兰人同时也寻求灵感,希望能增加收入以复兴当地。
乌克兰副环境部长博鲁科夫斯基指,切尔诺贝利禁区是一个悲剧和回忆之地,同时亦见证了人类克服灾难的过程。他形容,当地不再是禁区,而是“承载著发展和复兴的的希望”。
他主要是希望能发展“遗址旅游”,这有教育意义,也对地方有正向发展。
切尔诺贝利地区的旅游业,在2019年的HBO迷你影集《切尔诺贝利:伤心的儿童》(Chernobyl)之后,增长了两倍,尽管该剧的评价两极,也出现许多常见的错误述事,但当地官员们仍然肯定这出戏的正向意义,至少更多的游客带来更多的消费,也使当地得到发展的机会。
只是好景不常,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旅游都遇到衰退,当地期望,一旦全球疫情结束,当地旅游能回到疫情前的水准,或是继续增长。
野生动物蓬勃发展
切尔诺贝利遗址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是参观普里皮亚特镇的废墟,当地曾是一个拥有5万人口的现代城市,但是一切都停止了,如今城市被植物所包围,形成一种带科幻色彩的奇特感。现在当地政府正在努力规画参观路线,使游客更容易浏览这个遗迹。
辐射对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仍然是激烈的科学辩论的主题。目前令许多人感到惊讶的是,该地区的野生动物正在蓬勃发展:熊、野牛、狼、山猫、野马和数十种鸟类,生活在无人区。
有些科学家称,这些动物对辐射的抵抗力比预期的要强得多,并且能够迅速适应强辐射。是也有另一批科学家认为,此处的动物与其他地方并没有什么区别。
现年43岁的生物学家维什涅夫斯基说:“这是一片巨大的自然领土……我们保留著自然环境。禁区不是诅咒,而是我们的资源。”
乌克兰当局呼吁将该禁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因为该遗物是“全人类都感兴趣的独特地方”。乌克兰文化部已经采取措施,将这一地区列为纪念物,这将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游客。
研究指辐射不影响后代
此外,美国近日有研究发现,曾经参与清理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的工作人员的子女中,基因不会受父母影响而受损,证明辐射并不延及后代。
在学术期刊《科学》本月22日刊出﹑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主导的研究,追踪1987年至2002年怀孕或出生的婴儿,其父母需是曾在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事后参与清理工作,或是当时身处核灾现场附近70公里内的居民。研究重点并非事发时已成孕的胚胎,而是尝试了解新生突变会否因辐射而发生,查看婴儿会否因辐射而产生基因疾病。
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的肿瘤学专家托马斯表示,研究首次展示即使民众曝露在相对大剂量的辐射下,其后代亦不会受影响。托马斯指不少人在长崎及广岛原爆后,因担心辐射影响而不怀孕,希望透过今次研究改变民众对辐射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