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自爆发以来,席卷世界各地,目前共导致逾203万人死亡。最近中国已进入冬季,病毒似乎更“嚣张”,当地疫情反弹多省出现新病例,而日前更有在雪糕中验出有新冠病毒,搞得人心惶惶。
据天津14日通报,疾控部门对天津市大桥道食品有限公司送检的雪糕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发现3份雪糕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
这批雪糕是1月12日、13日送检的,而1月14日天津疾控中心复核,核酸检测结果仍为阳性。经过紧急溯源,以上4836箱雪糕,现场封存2089箱,出售的2747箱中有1812箱批发售往外省市(均已通报当地防疫指挥部),销往天津的935箱中绝大多数还未出售,截至目前真正通过零售进入天津本地市场的仅65箱共390盒(每箱6盒)。
目前,该企业已经被全面封控。而经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批货品生产原料包括新西兰奶粉、乌克兰乳清粉等进口材料。
翻查过去数月的报导,中国当局通报了不少物品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当中以食材占多数,这可能会成了防疫的破口。以下就盘点出多项曾被报导例子:
1.进口的布料和纽扣
1月14日大连发布消息,2021年1月12日,在对进口非冷链货物外表面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一批衬衫和西装的布料、纽扣货物的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1月13日复核确认为阳性,该批货物由阿姆斯特丹始发、途经韩国抵达大连市。
2.进口的冷冻海鲜
冻鱼、冻虾等进口的冷链食品。
2020年9月20日,吉林省扶余市卫健局通报,9月18日,长春市宽城区某食品公司品名为“红太阳俄须”鱿鱼须外包装一样本新冠病毒检测阳性。该产品从俄罗斯进口。
据2020年12月17日无锡发布消息,12月16日,无锡市一批库存缅甸进口“冻带鱼”在常规检测中发现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2020年7月3日,大连海关从装载厄瓜多尔生产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一个样本中,以及厄瓜多尔生产的冻南美白虾的三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3. 进口冷冻畜禽肉
如:冻牛肉、冻猪肉、冻鸡翅。
2020年11月16日,厦门市卫健委通报,疾控部门在对某冷库进行常规例行抽检时,发现1份进口冷冻猪肉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020年8月11日,深圳市龙岗区对进口冷链食品排查检测,8月12日经省、市疾控中心复核,发现1份从巴西进口的冻鸡翅表面样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4. 汽车零部件
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2021年1月4日通报,一批外包装标本呈阳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流入天津市。经排查,天津市共发现5份货品外包装样本呈阳性。
而早先内蒙古呼和浩特、山东烟台、山东临沂、山西晋城、河北沧州5地也曾出现汽车零部件包装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情况。
呈阳性不一定具传染性
结合不少进口冷链食品或外包装表面检出核酸阳性的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去年12月中曾提出“环境传人”的概念,他当时指:“新冠病毒原来是人传人,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课题,环境传人。”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解读称,“环境传人”一般发生在疫情早期,起导火索作用。新冠病毒“环境传人”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品污染较重;病毒在物体的表面存活时间较长;接触污染物品时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从各方解读看,“环境传人”本质上还是“物传人”,主要指感染者排出带有活病毒的飞沫、排泄物,污染了周边的环境、物品,健康人触碰到这些物品表面的病毒后,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从而感染。
当然,物品检测出阳性,也不代表一定会传染人。就拿冷链食品来说,吴尊友在2020年12月21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消费者因为采购食用进口冷链引起感染的风险非常低。因为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来都可能是核酸阳性,核酸阳性不一定代表它有传染性。
不过,现在正直冬季,低温环境不是冷链,也有了类似冷链的效果。这正是新冠病毒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