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日讯)为提振中国疫情后经济复苏,中国总理李克强提倡“地摊经济”以助就业。然而,这项倡议连番遭官媒泼冷水唱反调,引发外界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李克强关系的诸多猜测。
综合媒体报导,就在李克强到山东省大推“地摊经济”后,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率先表态,上周六在微博称,“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控的央视于周日发表“‘地摊经济’非灵丹妙药,不该一哄而起”的评论。
《北京日报》引述“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北京有自己的城市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游商满街”不利树立首都和国家良好形象。
一线城市不宜推行
据悉,现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和中宣部长黄坤明,都被视为习近平的嫡系人马“之江新军”重要成员。而两大官媒对“地摊经济”泼冷水的举动,引发外界关于中南海高层角力的联想。
央视评论指出,“地摊经济”在一些地方热闹起来,这固然有其生存发展的价值,但并非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同城市有不同定位,一旦脱离实际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蚕食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是捡到一粒芝麻丢掉一车西瓜”,也是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治理乏术的表现。
评论称,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精细化管理方是正道。
引发城市管理问题
李克强日前推动“地摊经济”后,“地摊经济”这词迅速走红。截至4日,已有上海、南京、成都等27地公开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这股热潮也带动了民众的摆摊积极性。不过,一掀而起的地摊热又带来城市管理问题。
据内部人士指,4日晚上,各大官媒接到中宣部禁令,各媒体消音、删除报导,接著,各媒体都改风向,变成指地摊经济的不好。
《人民日报》网站发文称,地摊经济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带来的烟火气唤起国人对城市生活的最初记忆。对于地摊经济,不能放手,也不能放松,而是要“有序”。
6亿人月均收入600内
观察家分析,李克强日前在人大闭幕记者会上,力倡“地摊经济”,并提及中国尚有6亿人月均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约603令吉)之内,并指这在中等城市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新冠肺炎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
上述言论,等于直接打脸习近平一直倡导的脱贫梦,并且凸显中国的贫穷实况,而习李间是否有内斗更让人猜疑。
习近平2015年曾称,未来5年要让中国贫穷线下7000多万人全部脱贫。依据中国官方贫穷线为年均纯收入4000元人民币(约2205令吉),今年即是检验是否达标的时段。
2012年11月,习近平与李克强分别以首名与第2名入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接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李体制”逐渐成形。两人先前多次传出不合的消息,今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令中国在民生、社会、经济领域面临许多棘手问题,传闻也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