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1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造上千人死亡,为此,全球科学家都在积极研发疫苗,而中国科研团队于周一(10日)宣布,最新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已经开始进行动物试验。此前,中国疾控中心在两周前宣布,1月24日成功分离中国的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
根据中国《第一财经新闻》的报道,日前,中国科研团队宣布,最新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已经开始动物试验。据了解,这款疫苗由中国疾控中心、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生物技术公司斯微生物共同设计开发,斯微生物提供生产疫苗样本。周日(9日),新疫苗的样本已在100多只健康的小鼠身上注射。
中国疾控中心的官员证实,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进展,不过,官员特强调,“这还是非常早期的阶段,要用到人还有很多‘步’要走。”
根据斯微生物方面透露,1月底,研发人员在获得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后,就开始了两周的疫苗研制工作;该疫苗是基于mRNA(信使核糖核酸)平台开发的,mRNA是DNA单链转录而来,和DNA一样也携带遗传资讯,能够指导蛋白合成;此外,在疫苗的动物试验中使用了9至12种不同的抗原。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表示,“小鼠试验只是对候选疫苗的初步筛选,在通过对有效病毒抗体的搜寻后,就会进行毒性检验,这会使用到猴子等大型动物,以保证疫苗进入到人体临床试验的安全性。”
同时,为了保证疫苗的客观性,同样的疫苗样本的小鼠试验也在中国疾控中心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同步进行。刘中民教授也说道,mRNA的疫苗开发是至今为止最有效和最先进的方法之一,大大地缩短了疫苗的研发周期。
据报导,疫苗安全性责任重大,疫苗的研发对基础科研设施的要求很高,必须在极高的生物安全要求条件下完成,实验室要达到P3或P4级别。即便如此,活毒研究的风险依然很大,而且在动物试验完成后,还要进行临床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等。
目前,上海拥有P3实验室的机构,包括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和复旦大学等。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公共卫生中心也已展开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疫苗研发工作。
根据报导,传统的疫苗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疫苗开发周期也从过去的几年缩短至几个月。然而,进入临床试验还需要必经的步骤,根据试验周期和病人的情况,临床试验周期可能从几个月至几年不等。
斯微生物预计,如果动物试验进展顺利,那么这款新疫苗将最快于今年4月进入人体临床试验。业内人士认为,斯微生物的研发进度很可能是对标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来进行的。
根据Moderna的合作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疫苗研究中心副主任Barney Graham的官方表态,Moderna的疫苗也将最快于4月进入人体临床试验,“这是针对未知新病毒的疫苗探索,也将倒逼流程体制的改革,让我们期待能够推进得多快。”NIH还表示,已经准备好扩大规模应对未来的疫苗生产。
尽管大多数科学家相信,“远水救不了近火,等到疫苗被认为是安全的时候,疫情可能已经有所缓解。”但目前全球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洲等国家的研究人员仍在积极投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制,一场与病毒“抢时间”的疫苗竞赛也随之展开。
2017年成立的政企合作机构CEPI(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已经向包括Moderna、Inovio、澳洲昆士兰大学研究团队等四家初创企业和研究机构各投入900万美元(约新台币2.7亿元),支援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该机构CEO Richard Hatchett说,他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在4个月内进入人体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