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开打一年多后,双方达成初步贸易协议,缓和紧张关系。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农民有交代,沾沾自喜,但分阶段谈协议让中国更能以拖待变,两国深层矛盾未解,变数犹存。
台湾《中央通讯社》报导,今年5月,中美贸易谈判陷入僵局,此后关税威胁不断加码。两国高层7月底在上海谈判无功而返,10月移师华府谈判前,传出北京为求突破,有意将谈判范围缩小到贸易,把华为等更棘手的国安议题交由另一组人马磋商,与特朗普先前主张达成的“全面协议”有所落差。
中美最新一轮贸易谈判周六(12日)落幕后,特朗普宣布双方达成“第一阶段实质协议”,中国同意采购400亿至500亿美元农产品。这项消息振奋饱受贸易战冲击的美国农业,特朗普笑称农民恐怕要加班才能满足订单需求,但他对中方何时兑现承诺只字未提。
为展现善意,特朗普政府搁置对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货品加征的关税税率,15日起从25%调高到30%的计画。
华府要求北京停止补贴国有企业、强制技术转移,被视为中美贸易谈判最大障碍,也是中方5月撕毁协议草案的关键。中方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曾说,美方要求40%可立即处理,另外40%可持续透过谈判解决,剩馀议题没有谈判馀地。
对此,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由于中国一直想分阶段和美国谈判,中美达成首阶段贸易协议可能有利于北京。华府将重大结构性议题磋商往后拖,离逼迫中国改革经济的初始目标甚远。
依据已知的协议内容,两国未来一段时间除了要将初步协议化为文字,势必要回头处理当初导致谈判触礁的棘手议题,包括智慧财产权保护、美国企业市场准入、中国政府补贴国有企业。美国目前对近3600亿美元中国货品加征关税如何处置,也会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焦点。
值得留意的是,美方预定12月中对手机、笔记型电脑、服饰与玩具等中国制消费品加征15%关税,计画未因美中达成初步协议而变更,美国企业界隐忧并未消除。
报导指出,部分国际企业原本期望美中达成的协议,能促成中国经济广泛结构性变革、取消预定12月加征的更多关税、甚至缩减两国已对彼此货品加征的关税,这项让贸易战暂时停火的协议令他们感到失望。
康乃尔大学贸易政策教授普拉萨(Eswar Prasad)表示,特朗普宣布的协议几乎没有解决两国经贸摩擦主要根源,从商界角度来看,中美经贸关系前途变数丝毫没有减少。
《纽约时报》的评论指出,这项初步协议为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带来短线利多,但过去两年密切关注特朗普贸易政策、或深谙贸易战实际上如何影响经济的人士,看法都不会像特朗普说法那样乐观。
关键在于中美各有阻碍全面贸易协议成形的政治制约因素。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无法放弃主导多项新兴产业的目标;特朗普如果让习近平实现目标,在政治上将冒极大风险。因此,其口中的“第一阶段实质协议”,并未触及美国封杀中国电信设备巨擘华为的敏感议题。
此外,美国近期贸易政策摇摆,意味就算协议签字且确认,也不代表贸易局势就此恢复平静。
凯投宏观公司(Capital Economics)资深美国经济学家皮尔斯(Michael Pearce)在投资报告中指出,中美贸易关系极不稳定,最新发展难以令人安心。举例而言,协议中关于中国汇率政策的内容其实早就提过,只是随著美中贸易紧张前阵子加剧而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