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1日讯)北半球热带地区的干旱情况可能是千年来的趋势。台大地质系教授沈川洲与研究团队耗时10年,分析泰国石灰岩的沉积状况发现,与2700年前相比,现在的年平均降雨量少了1000毫米。
台湾《中央社》报导,除了发现长期的降雨变化,这份研究也有另一个关于古文明的重要发现。沈川洲表示,这份研究结果指出,柬埔寨的吴哥文明衰败、消失,可能与大洪水有关系。
台湾大学地质系教授沈川洲与施路易带领的跨国研究团队,在科技部卓越领航计画支持之下,过去10年间进入泰国南部的钟乳石洞,并对当地的石笋进行沉积年代分析,推断出过去2700年来,东南亚的降雨以及干湿季交替的历史,研究成果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沈川洲指出,居住在低纬度热带地区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0%,降雨量则占全球的1/3,因此只要有剧烈的气候变动,往往会造成生物圈与文明的伤害与浩劫。
根据团队的研究结果发现,2700年来,赤道以北的热带地区降雨情况虽在短期内有波动,但长期而言是持续下降。进一步比较现在与2700年前的降雨状况,沈川洲说明,年平均降雨量大约少了1000毫米,而且未来还是会持续下降。他也提到,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北半球热带区的干旱气候型态,可能与自然的水文震荡有关,而非全球暖化。
沈川洲指出,过去曾有研究指出吴哥文明的消失与干旱有关,但是没有积极的证据证明,反而是同一份研究中揭露在吴哥文明消失之前曾遭遇水坝溃堤与运河泥沙淤积的问题。他进一步表示,吴哥文明大约在西元1430年前后衰败,而根据研究结果西元1390年到西元1420年间,东南亚遇到极湿润期并发生大洪水,因此可能造成吴哥文明因此受创。
除了进行东南亚的降雨历史研究外,沈川洲提到,研究团队刚做完地中海的降雨历史,也发现了地中海的几个文明兴衰与降雨的变迁有关,目前研究论文正在审查。此外,他也透露,研究团队现在正著手进行北非的降雨历史研究。希望能够借由研究,一步一步拼凑出过往环境变迁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