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6日讯)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曾在去年表明,希望现届领导班子尽快选出新领袖,确定第四代领导班子。忧心新加坡领导导班子权力交接的他在一项专访中坦言,尽管找人不难,仍有不少人不愿从政,这是因为经济与大形势不错,人们看不到从政理由。
“未来想要找新血不容易。因经济好,社会安稳,人们工作具挑战性,认为政府已有新血,不需要我,还不如享受自己的工作和自由。”
他说,社交媒体也是负面因素,并强调本身所指的是假消息,从网上获得一些(不实)印象,所以很多人不愿意。
“我指的是具备部长潜质的人,高素质议员不是问题,但是部长人选,不容易。”
1990年11月,吴作栋从新加坡已故建国李光耀手中接棒成为总理;2004年8月,他交棒给现任总理李显龙。作为建国以来的第二代领导人,第二位国家总理,吴作栋无疑站在新加坡历史独特的一个位置上,与第一代至第四代领袖都有直接接触、一起工作的经历。
吴作栋的中文译本《高难任务:吴作栋传》(第一辑)记录这独特的经历,他配合新书发布,接受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专访时,谈到不同世代交接的难处。
作为亲身经历第一第二代、第二第三代的权力交接,如今又亲睹第三第四代的交接,吴作栋在分析新加坡领导班子的权力移交时直言,他在第四代的总理选拔里看到一些困难,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现任副总理王瑞杰之前不幸中风,可以说浪费了一年时间,因对方无法积极活动,而无法作出评估。
“(副总理王瑞杰)回来后,还得观察他在体力、健康上能否胜任。会不会出现突发状况?”
但他表示,很幸运的,第四代领导班子当中,有其他愿意受命的总理人选。他那一代没那么多;李显龙那一代,就一位。现在有超过一位,是好事,表示他们需要时间彼此评估再做决定。
他说,第一到第二代的交接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找人从政不易,第二部分选择总理不算难。第二到第三代,当时找人加入第三代相当容易,他们理解国家需要正直能干的人。
“李显龙、杨荣文、张志贤……都明白,都愿意从政。他们也看到了我们权力交接的方式。
他续说,第三代之间选领袖也不难,李显龙是很明显的选择。作为总理,他毫无异议,没说对方是他的第二选择。议员也附议赞同。最重要的是没有争权夺利,没有派系纠纷。
华语社群虽会埋怨仍顺著政府方向
新加坡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曾形容华语社群为沉默的大多数,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坦言,他不肯定他们(华语社群)是否还那么沉默,但与受西式自由派教育的新加坡人相比,他们虽然有看法却信任政府,虽然会埋怨但是会顺著政府的方向。
“他们也面对生活费问题,也关心实际问题如工作就业、孩子教育等等,这些问题上他们并不沉默。不过在其他问题方面,他们虽然有看法却信任政府,虽然会埋怨但是会顺著政府的方向,因为李光耀建立了两者间很好的互信。”
在谈到个人遗憾时,接受英文教育的吴作栋坦言,他没有更早学习华文,错失了机会。
“这不仅是在政治上。我现在去中国得靠翻译。一般社交场合可聊几句,但无法深入。”
不过,在谈到本身强处时,他回应,当他被赋予责任,尤其是他坚信的重任,他会全力以赴。他以总理的工作为例,本身得克服缺乏华语沟通能力的问题,需要理解华语社群。
“我仍没法说,但我听得懂一些,我学会阅读和沟通技巧。需要时,我用福建话。”
在专访中,他被询及觉得所谓“华社”还存在吗?他认为,会越来越不明确,因随著更多新加坡人掌握双语,英语也成了主要工作语言。
“不过我相信华社将持续存在,只是相对全国人口会缩小。我们需要一个核心华人社群。以本地会馆来说,他们也是双语的。”
他透露,本身参加海南会馆晚宴时,他在会上说英语,海南会馆会员年约五六十岁,也说英语。
“他们的英语不如华语好,但你看得出他们的思维不同。我希望我们新加坡华人尽管英语用得更多,仍然扎根华人文化。”
不介意南大复名
吴作栋曾在1995年南大庆祝成立40周年纪念晚会上担任嘉宾,当时南大生要求南大复名,但后来就没有消息。
对于如何看待南大生这个群体。他形容,南大生具有华人传统,思考具深度,能理解一个社会要如何治理。
“我觉得他们要的是一个和平和谐的社会,一个强大的政府。1995年南大生欢迎我,因为我和南大关闭没关联。他们希望我能为南大复名做点事。”
他说,他个人并不介意把南洋理工大学改为南洋大学。但教育部和南洋理工大学师生讨论以后说,师生倾向保留南洋理工大学,他也同意了。
“除了怀旧,你得向前看。主要看法是,南洋理工大学的教育重点是科技,南洋大学代表了另一种大学。所以我说好,我们向前看,意思是继续南洋理工大学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