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日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发现距今约30万年的30多件古人类化石,揭示这一时期东亚大陆人类,已出现向早期现代人演化过渡的趋势,提供东亚地区人类演化及从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演化过渡的新证据。
中新网周三报导,中国科学家完成重大古人类化石发现及研究成果论文,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为深入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提供新证据。华龙洞也成为继周口店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出土人类化石最丰富,包含石器及其他古人类生活证据的综合古人类遗址。
研究团队2013年以来对华龙洞展开系统发掘,先后发现30多件古人类化石,当中包括16个古人类个体,其中编号为华龙洞6号的头骨保存最为完整;又发现100多件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及4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以及动物骨骼表面切割、砍砸痕迹等反映古人类生活的多种证据。通过铀系测年、动物群组成分析及地层对比等多种方法综合研究,古人类化石年代确定为距今33.1万至27.5万年之间。
研究发现,距今约30万年的华龙洞人类头骨、下颌骨和牙齿呈现与东亚中更新世直立人、更新世晚期人类及现代人类相似的混合特征,亦具有一系列与周口店等东亚更新世中期人类一致的原始特征,并与多数中国更新世人类化石特征相似,体现东亚地区更新世人类演化的区域总体趋势。
研究团队表示,距今30万至13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是东亚古人类演化的重要时间段,直立人消失与古老型智人繁盛、多样演化、不同古人类成员出现,以及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演化等一系列重要演化都在这一时期发生。
据了解,华龙洞古人类生活信息主要来自石制品和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研究团队未来对华龙洞石制品、动物化石及痕迹标本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揭示该遗址性质及古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适应策略等多方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