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21日讯)菲律宾南部穆斯林自治区及另外两座城市居民周一在骚乱中举办公民投票,决定是否赞成设立“摩洛国”自治区。
综合媒体报导,棉兰老岛长年处于战乱状态,地方发展缓慢,当地280万选民将分别于周一(21日)和2月6日进行公民投票,决定是否成立“穆斯林棉兰老岛摩洛国自治区”(BARMM),其中棉兰老岛穆斯林自治区(ARMM)、哥打巴托市和伊莎贝拉市周一举办第一阶段的公民投票,这场公投将对该岛的和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阶段公投将于2月6日登场,由北拉瑙省和北哥打巴托省的部分城镇决定是否加入新自治区。一旦获通过,目前的棉兰老岛穆斯林自治区将易名为“摩洛国”自治区,并获得更多政府资金、收入份额及拥有区内所有资源的控制权。哥打巴托及伊莎贝拉目前并非自治区一部分,而哥打巴托公投一旦通过,将成为新自治区首府。
多地发生骚乱
台湾中央社报导,棉兰老岛本因各路武装势力的存在而不平静,穆斯林争取建国的战争半世纪来夺走估计15万条人命。这次公投情况激烈,发生许多骚乱,多半是发生在反对加入“摩洛国”自治区的哥打巴托市。军警一大早就在哥打巴托市街头发现一枚手榴弹并将它引爆;周日晚,在哥打巴托市一名法官的住宅外发生手榴弹爆炸事件,所幸无人伤,警告民众勿出门投票的意味浓厚。
哥打巴托市市长萨雅迪指,有武装分子在投票站外恐吓民众,还有选务人员也因接到恐吓性的简讯而不敢到投票站执勤。该市还发生3起在外打人的事件。
另外,在穆斯林自治区,数个投票站因票箱或公投票没有准备好而延迟开放,部分投票站也传出发现选民企图多重投票的事件。
目前难以确认公投结果何时可揭晓,但观察人士认为,在现有穆斯林自治区民众支持下,公投几乎笃定可过关。但第二阶段公投,即周边城镇是否愿意加入“摩洛国”自治区,结果则较难预测。
恐陷更大混乱
2012年10月,当时的菲律宾总统阿奎诺三世与穆斯林分离组织“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ILF)签署和平协议,现任总统杜特蒂2018年7月促成国会通过“摩洛国组织法”(BOL)法案,再设立“摩洛国”自治区。
摩洛国自治区名为“摩洛国”(Bangsamoro),满足穆斯林原住民当家作主的渴望,政府也同意给予更多自治权,希望透过这样的安排能换取长久和平。但分析认为,如果公投没有过关,棉兰老岛恐将陷入更大的混乱,因为穆斯林原住民将认为受到政府欺骗,叛乱团体和恐怖组织将趁机招募不满青年,壮大势力。
新闻背景:
历经16年谈判 隆市签和平协定
“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ILF)是菲律宾国内最大的游击队,多年来一直坚持以武装斗争,谋求在棉兰老岛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家。该组织原本是“摩洛民族解放阵线”(MNLF)的成员。1996年MNLF与菲律宾政府签署和平协议,惟MILF部分成员不愿接受,于是脱离MNLF自立,继续武力斗争。
MILF与菲律宾政府曾多次谈判,但因立场回异而无实质进展,双方军事冲突不断。在大马政府斡旋及历经近16年的谈判后,菲律宾政府与MILF2012年10月15日签署和平架构协定,双方预定于2016年成立“摩洛国”(Bangsamoro)自治区,程序分4阶段进行。
在签署协定后,时任总统阿奎诺将颁布行政命令,成立一支15人过渡委员会,其中8名委员由MILF指派,剩馀7人由菲律宾政府指派,负责起草“摩洛国”基本法,交由国会审议。
菲律宾政府2014年25日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与MILF签订《摩洛国综合协定》中最后两份待议文件。
根据协定,中央政府将保留国防、外交、共同市场与全球贸易、货币政策、国籍及邮政等权力,而“摩洛国”有权创造税收来源、分享国家资源以及其他专属或发展权。而MILF武装人员也将逐步裁军,地方治安将交给警察单位负责。
摩洛国将实施总理制,MILF及区内各政治势力均可透过民主及和平方式参政。
另据菲律宾统计署2015年的资料,现今穆斯林自治区是棉兰老岛最贫穷的地区,区内59%的居民生活在贫穷线下,“摩洛国”自治区过渡小组预料会以MILF成员为骨干,他们将放下枪杆,学习治理。
过渡小组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是能否快速改变平民生活,如果民众无感,“摩洛国”可能又将沦为另一场“失败的实验”,而MILF成员可能在2022年的全国选举中落马,失去对“摩洛国”的控制。
此外,过渡小组与自治区内的传统政治势力会怎样互动,是对抗还是合作,也将影响棉兰老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