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关切的是‘人权’,而我关心的则是‘人命’。”
菲律宾总统杜特蒂在7月23日,发表他任内第3次国情咨文时,面对场外的50万名抗议群众,为自己的扫毒战争辩护。
菲律宾的扫毒战遭到国内外人权团体批评,但杜特蒂依旧享有高民望,就连已近半世纪未执行死刑的南亚岛国斯里兰卡也宣布,未来将“吊死屡犯不改的毒贩”,盼能“重现杜特蒂的成功”。
菲律宾素来毒品泛滥,杜特蒂在2016年上台后,雷厉风行地采取“以暴制暴”的策略来打击毒贩,造成4000余人死亡。但据闻其中不乏无辜人士,也因而争议不断。
据台湾《联合报》署名文章指,面对国内外反对者与人权团体的责难,菲律宾政府以“#真实数据菲律宾”(#RealNumbersPH)运动为名,公布反毒战争相关统计数据,企图借此匡正他们认为不实之谣言。同时,他们也透过名人代言、征集图文与影音作品竞赛等方式,重申毒品乃菲国社会亟需去除的社会问题根源。
从政府的立场来看,菲律宾涉毒人口总数庞大,而高压的手段也确实为必要之恶。他们认为,菲律宾的毒品网络有错综复杂的政商利益在背后支持,即便这个总人口数超过一亿人的国家已有将近130万人出面自首,现在仍持续有人在社会各个角落贩毒与吸毒。
著名串流平台“网飞”(Netflix)于4月播映的《药命哀歌》(Amo)系列影集,同样透露出相似的讯息。导演门多萨虽然主张,他并非替政府背书,却希望能够透过影像,揭露菲律宾毒品猖獗的情形。
带来安全与经济繁荣
香港网络媒体就点出,菲律宾铁腕扫毒背后实是断尾求生。文章指,大部分菲律宾人都把安全和生存权视为第一要旨,而对毒贩和吸毒者的生命不屑一顾。也许这种思维过于极端,却也是深受毒品危害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民的期望。
杜特蒂铁腕扫毒,口无遮拦的说话方式让他被冠上仇女主义的标签,也激怒天主教徒,但这些争议没有减低他在菲律宾的声望。因为菲律宾人现在比2014年感到更安全,晚上能放心在街上独自行走。
根据2018年《全球法律和秩序》报告,菲律宾评分为82分,高于2014年的76分,同时远高于东亚地区的平均分数72分。菲律宾上升的评分证实,杜特蒂的反毒行动发挥作用。
此外,2018年3月季菲律宾经济年增长率为6.8%。根据Tradingeconomics.com的数据,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从1982年到2017年平均为3.68%。
经济高成长使得菲律宾人,在今天比几年前感觉生活更好。根据另一项盖洛普调查显示,菲律宾28%的人认为自己在2017年更富有了,而2016年只有26%。
扫毒战成禁酒战 新法如戒严令
杜特蒂上任以来铁腕扫毒,今年6月更将扫毒战扩展至其他“影响市容”的行为,包括当街喝啤酒、小便甚至只是打赤膊等,一般人稍有不慎便随时堕入法网。当地法律学者警告,杜特蒂此举令人联想到前总统马科斯时代,担心新规定长远将变成戒严令,严重限制人民自由。
美国《纽约时报》报导,居于马尼拉贫民区的帕尼斯,早前如常与朋友在家附近喝啤酒,6名持枪便衣警员突然掩至将他们拘捕。帕尼斯任职社区保安员,向来是杜特蒂扫毒战的支持者,但他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执法对象。
他被关在一个挤满人的户外监狱,站了一整晚后,隔天被押送到市政府提堂后获准离开,但稍后收到传票仍要上庭。他无奈地说:“扫毒战已变成禁酒战。”
菲律宾多名政客近期先后被杀,杜特蒂将“太多罪案”的原因归咎于“街上游民太多”,当局随即加强打击所有干犯社区条例的行为,至今逾5万人因此被捕。
报导指,杜特蒂的思想,明显承袭自数十年前流行过的“破窗效应”犯罪理论,即只要扑灭最微细的罪行,便可防更大罪行于未然。马尼拉一名警局探长直言,大多数罪案的源头都是喝酒,“总统是对的,他们一开始喝酒,脑袋便出问题了”。
枪支泛滥 暴力杀戮元凶
杜特蒂在2016年上台开启反毒战后,菲律宾陷入了血雨腥风之中,暴力杀戮随处可见。目前除了12位地方官员遇害,近几个月更有3名神父被害,以致许多神父都申请持枪。
据中国《新京报》报导,枪被认为是菲律宾暴力行为的元凶之一,而菲律宾的枪支管控一直不甚严格,一些行业甚至允许持枪上班。
2014年1月,菲律宾通过法律,允许医生、神父、记者和会计师等职业,在工作时持枪。这些行业的人们必须通过药物和心理测试,同时没有任何犯罪记录,才能获得特殊强制许可证。
据枪支政策网站2017年数据,菲律宾平民持枪数为377万6000支(包括合法持有和非法持有),这意味著每100人中就有3.62人拥枪。
如果想改变菲律宾的暴力杀戮文化,解决枪支泛滥问题是当务之急。
菲律宾前国家警察局局长拉克森称,在光天化日之下,当著公众的面杀害神父、检察官、前任和在任官员,需要立即考虑更加严格的枪支管控策略,以防范此类枪杀的无限蔓延。
终结世纪仇恨 成立邦萨摩洛自治区
菲律宾军队与菲南棉兰老岛穆斯林反抗组织的战争打打停停,持续近半世纪,造成至少12万人死亡,流离失所的难民超过200万人。不过,这一切将成为过去,且可能成为杜特蒂的政治遗产。
菲律宾众议院在7月24日,批准参议院、众议院联席委员会通过的《邦萨摩洛基本法》,杜特蒂7月26日签字后正式生效,废除现有“棉兰老岛穆斯林自治区”,改设“邦萨摩洛自治区”。条文为邦萨摩洛政府制定基本架构,也规范自治区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
菲南穆斯林原住民自称“摩洛人”(Moro),当地人称居住地为摩洛地(Moroland),二战之后被划分给菲律宾政府。摩洛人渴望独立建国而与政府军战斗多年,双方死伤枕藉。
2012年,时任总统的阿奎诺与最大穆斯林分离组织“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ILF)和谈,并在2014年同意设立“邦萨摩洛”政治实体,让原住民当家作主。但已起草完成的《邦萨摩洛基本法》草案被指违宪,加上2015年MILF屠杀44名菲国特警引起民愤,导致法案胎死腹中。
现任总统的杜特蒂,接受摩洛人民族自决、“国中国”的概念,在致词时称新版《邦萨摩洛基本法》草案是“终结数世纪憎恨、相互猜疑与不公义”的重大一步,今年5月把新版法草案列为急件,送进国会审议。
在棉兰老岛服务40年,致力于穆斯林与基督徒对话的德巴拉神父告诉《亚洲新闻》:“(基本法)是迈向和平的第一步,但在棉兰老岛的基督徒和穆斯林都不信任这法律。”到2022年,邦萨摩洛自治区将有一个政府、一个议会和一个税收部门。中央政府将继续负责国防、安全、外交和货币政策。菲国将举行一次全民投票,以确定棉兰老岛哪些市镇归入新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