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28岁的谢小姐(Nicole Xie)会毫不犹豫地向父母“上缴”部分工资,虽然一些澳洲朋友可能会觉得这么做挺奇怪的。
和很多华裔背景的家庭一样,谢小姐拿到工资后,都会拿几百块钱给父母。
在墨尔本从事信贷服务的她每两周转600澳元(1944令吉)给父母支付水电费、市政府和生活费,哪怕她已经在去年10月搬出位于Point Cook的家。
谢小姐希望尽可能地在经济上帮助父母,回报他们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支持。
为日益年迈的父母补贴家用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尽管部分父母们并不是很期待子女这么做。
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赡养父母比富裕家庭来得更常见。
“作为一个留学生,我父母付出很大代价才让我走到现在这个位置,”谢小姐说道。她是在2009年移民澳洲的。“我觉得,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是唯一正确的事。”
谢小姐说,她在两年前开始工作,就说要给父母一笔钱。扣除自己的必需消费和部分储蓄后,她计算出自己要交给父母的金额。
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Pookong Kee表示,华裔子女照顾父母是文化上的期望。子女开始工作且有能力的时候,他们就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西化威胁传统
华人社会重要的一个价值观就是“孝顺”,即尊重、顺从和关心父母及长辈的义务。
虽然一些子女将从经济上支持父母视为己任,但也有一些人面临向兄弟姐妹看齐的压力,否则可能无法满足预期。
“华人养育子女上有太多榜样,都是些关于孝顺子女如何照顾父母的故事,这是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价值观,”Kee说道,“但是随著现代化和西化的进行,这些价值观越来越没那么重要了。”
Kee表示,有时候,给父母钱只是象征性的,而不是真正的经济援助。
在新加坡,照顾年迈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根据《赡养父母法》规定,60岁或以上的新加坡居民如果无法自给自足,可以申请让有能力但没有赡养自己的子女养老。
“如果子女没有每月给钱或一次性付清养老费赡养自己,父母可以起诉,”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网站上写道。
住房繁荣迫使子女改变计划
2007年高中毕业后,陈小姐(Liana Tran)就想存钱为父母买房。
“当时我不知道在悉尼买房有多难,但我就开始存钱了,因为我听我堂兄弟姐妹说过,买房最难的不是还款而是攒首付,”27岁的陈小姐说道。
过去10年间,陈小姐每个月都会存下100澳元到500澳元(324令吉到1620令吉)。她现在是一名工程师。
发现自己做不到为父母买房之后,她决定把这笔积蓄用于帮助父母的退休生活。
“他们目前的经济状况不错,但退休积蓄并不多,”她说道,“这是个好主意,因为他们拚命工作来抚养我们姐妹,没有我们他们的经济会宽裕很多。我只能做些小事情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陈小姐说,她去年买一套一居公寓时,父母帮忙出了部分首付。虽然她的父母没有期待她还钱,但她还是把每个月的储蓄当做还钱计划。
子女支付账单来缓解退休压力
墨尔本的王小姐(Helen Wong)有两个孩子。她的兄弟姐妹都以自己的方式回报父母,比如支付健康保险等费用。
王小姐说,她的父母不指望子女在经济上帮助他们。“他们知道我们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他们一直都很无私,优先满足我们的需求和愿望,现在也是这样。”
王小姐说,她的父母都已经退休,住在墨尔本,赡养他们是文化观念和家庭观念的传承。
“作为一个移民家庭,我知道他们抚养我们是多么艰难的事,”她说道,“我知道我父母为我们兄弟姐们牺牲了什么,所以现在我会尽我所能,让他们过上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把家人送进养老院的事。我的兄弟姐们和我都在讨论谁家有空房间来让父母居住。”
(本文获得《澳洲新闻网》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