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3日讯)中国环保专家指出,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空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3.3至5倍,已远超大气环境容量。
综合报导,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研究员周扬胜周一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举办的“治霾与控煤”研讨会上说,京津冀细悬浮微粒(PM2.5)年均浓度虽持续下降,但仍是中国空污最严重的地区。
周扬胜说,据2015年监测数据,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高出全国平均值35%;在官方监测74个城市中,PM2.5浓度最高10个城市有8个在京津冀,地区空污指数是全国平均近2倍。但他说,京津冀实际空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3.3至5倍,排放量已严重超过大气环境容量。
为何两者有出入?周扬胜表示,这是因为环境保护部没有统计散煤、船舶、扬尘3大污染源,这3类污染物在京津冀的排放量比中国其他地区高很多。
列气象灾害引质疑
京津冀农村地区冬季取暖用煤每年约需4000万至5000万吨,未精确统计;环渤海8个港的港口作业和船只污染迄今没有具体统计,不容忽视;北方地面扬尘问题也较为显著。
“不管统计污染源多或少,环境污染数据应该是真实的。而PM2.5下降感觉不明显,确实是下降得不多,很难感受出来。”
另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周二发布预报,包括北京在内的京津冀多个城市以及太原、郑州、济南甚至西安均出现重度至严重空气污染。
为解决空气污染这一难题,多个政府部门都在努力。然而,在12月1日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北京市气象灾害防治条例(草案修改二稿)》第二款规定明确将霾列为气象灾害,引起国内外著名法学家、科学家以及学者高度关注,并纷纷提出质疑。
他们认为,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污染物是造成霾的根本内因,霾的本质是污染,与自然灾害有著根本区别。同时,将霾列为气象灾害,不仅与上位法规定的气象灾害范畴不一致,还将产生污染者可以“依法脱责”等问题,造成法律适用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