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泰国节基王朝的梓宫是由金罐状的梓宫和多层基座组合而成,基座上根据逝者地位高低装饰不同数量和层数的塔幡。
据中国媒体《泰国头条新闻》报导,这种金罐状的梓宫是由拉玛一世王亲自设计的,专供王室贵族使用。梓宫有内外两层,内层为金属制成包金制成,外层则由名贵木材制成,包金并用华丽的宝石琉璃灯装饰。
内层用来敛放帝后和王室贵族死后的寿身,按照站或蹲坐的方式敛入这种梓宫中,根据印度教信仰,这种姿势可以使逝者更好的升天。
帝后或王族死后,尸身存放在金罐梓宫内,按照习俗进行百天祭拜,之后将腐水罐中的腐水在大锅上同各种香料一起烘烤至干,残留的渣滓和梓宫罐中的尸骨一同火化,留骨灰放回梓宫中,移放到塔墓中供后人祭拜。
但是梓宫下面盛尸腐水的坛子,所散发出来的尸臭味,从拉玛二世王逝世后就开始成为皇宫内最让人头疼的事情,要把安置梓宫的律实宫内的地刨开,把腐水坛埋在地下,由专门的宫内侍从看守著,如果满了,就赶紧换一个坛子,同时还要用各种香草熏香除宫内的尸臭味。
拉玛六世王在处理拉玛五世王丧礼时,也非常头痛,不敢按照习俗烧干尸腐水。因那时泰国刚刚开放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当时有很多西方人在泰国曼谷居住,六世王担心,这样一烧尸腐水,一定满城臭气,怕会被在泰的外国人认为泰国的文化落后肮脏.
六世王就下定决心,为了维护五世王用毕生的精力引用西方国家文化的形象,下旨把尸腐水从坛子里倒入一个钢罐,密封后直接埋在皇家寺庙内了。
而祭拜后的火化仪式也经常出现问题,因旧时泰国的火化都是露天进行的,皇室火化用的火化台都是临时搭建,如遇到雨季则无法进行火化,当时的科技也还不发达,没有福尔马林防腐技术,存放时间一久,尸身就严重腐烂。
到火化的时候,皇室的殡仪官要用裹尸布包著手,把尸身上的皮肉组织从尸骨上剥离下来,称为“褪骨礼”,只剩骨架在梓宫中,先把剥离下来的皮肉连坛中的尸腐水一起在火上烤干,然后再把残留的渣滓和梓宫中的骨架一起火化,存放骨灰。
后来人类发明了福尔马林防腐,就直接在存放的时候注射防腐剂,到火化的时候,皮肉就直接干瘪在尸骨上,不会腐烂了。泰国王族中最后一位逝世后经受过“褪骨礼”的王亲贵族是拉玛五世王的王妃—希萨瓦琳媞拉王妃。
史料记载,随著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用梓宫罐存放寿身的方式逐渐被变更,后期泰国王亲贵族的葬礼大多是用长方形的寿棺存放寿身供祭拜火化后,将骨灰存放在梓宫中,为延续传统习俗,梓宫外层的样式仍保留原样。
据资料记载,泰国最后一位直接用梓宫罐存放寿身的王室帝后是拉玛七世王后(1984年逝世)。
但是在现今泰国社会,这种传统习俗依然存在,在王亲贵族逝世后,负责殡仪的殡仪官都会和逝者的子女确认,是用哪种寿棺,逝者的子女在逝者临死弥留之际,也会问逝者的遗愿,用哪一种寿棺,如果是选择的传统罐状的寿棺,殡仪官也还会依传统操办的。
现在也仍然有一些非常保守传统或虔诚笃信宗教的王亲贵族选择用这种殓棺方式。
拉玛九世王普密蓬国王陛下在皇太后殿下逝世时和皇姐格拉亚妮哇公主殿下逝世时,分别下谕旨为皇太后和皇姐使用长方形圣棺入殓。
而 “世纪国葬”- 拉玛九世王普密蓬国王陛下也同样使用长方形圣棺。圣棺真身是这样的:
圣棺木采用百年树龄的金柚木,这次选用的金柚木都是整块独板木材,无任何拼接,雕刻泰国传统玫瑰花样和西式雕刻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