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15日讯)中国山东省一名16岁少年被父母认为“染上了网瘾”,从2014年夏天到今年8月初,3度强制送到山东临沂市的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简称网戒中心),接受在医学界备受争议的“电击治疗”,结果身心被严重摧残,出来后变得神经质,对生活全无安全感。
中国《新京报》官方微博报导,付楠(化名)第一次被强制送到网戒中心,是在2014年夏天,当时他14岁。他被强行拉上车,带到网戒中心。到网戒中心后,他被两名工作人员带进一间教室,里面坐著约20名与他年龄相约、被父母视为“网瘾少年”的年轻人。
接下来的几个月,付楠在网戒中心接受准军事化管理:每天早上6时起床跑操,吃过早饭后,要开始整个上午的课程,内容就是讲上网的危害,以及对父母亲情的感恩。下午,他们回到宿舍内,面对家长站成一排进行“反思”,随后写日记。晚上是自由活动时间,网戒中心有时会播放一些影片。
多达86条规定
付楠指,网戒中心有多达86条的规定,其中既有具体的如“和家长说想回家”、“吃巧古力”等。违反这些规定的后果就是被“画圈”,当圈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会被送进“13号治疗室”,就是专门用来“电击治疗”的房间。被送进网戒中心半小时后,付楠便在13号治疗室接受了一次电击治疗。
他被抬进一间有两层防盗门的屋子,被按在一张床上,床边的一张桌子上,放著一个伸出4条电线的小盒子。每根电线的末端,有一个小夹子,连著一根针灸用的钢针。穿护士服的人上前把两根针扎在他的虎口两侧。通电之后,有人摀住了他的嘴巴。
付楠形容:“像有无数个针扎了进去,每一个细胞都在痛。”当时,那个穿白大褂的中年男人告诉他,在网戒中心至少要坚持6个月,还问他是否有信心“坚持下来”。听到付楠回答的“有信心”声音很小,男人作势要继续电击,付楠只好大声喊“有信心”。
然而,付楠在第一次为期半年的“治疗”后不久,父亲认为他“还是没治好”,在去年11月又强制将他送回网戒中心,“治疗”了5个半月。今年6月,付楠第3次被送到网戒中心。8月初,他才回到家中。
付楠以及其他曾到过网戒中心的少年都说,他们在网戒中心的经历远比所谓网瘾本身来得可怕。
7年前接受“治疗”的鲁平,现在英国留学。他依然记得那种由于疼痛所带来的恐惧感,出来后,他变得“很没有安全感”,特别多疑,“尤其是刚回来那段时间,我谁都不信,家里面来客人,我会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刀就放在我枕头下。”
网戒中心主任 家长当“救世主”
山东临沂的网戒中心成立于2006年1月,是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即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下设的“特色科室”一度被无数家长视为“戒网圣地”,中心主任杨永信更是家长们眼中的“救世主”。
但在2009年5月,中国传媒揭露杨永信以电击太阳穴或手指来治疗网瘾,接受电击的青年形容,那感觉就像有“100万根针从脑袋穿过”,有人更被当场电致失禁。
有报导更指,青年受电击治疗的同时,也服用精神类药物,入院时大多是被绑来或骗来的,只要家长批准,医院就可派人去网吧捉人。
所谓的治疗,其实只是摧毁青少年的对抗能力和自信心,甚至让他们产生恐惧,故最终就能对任何事屈服。有香港精神科医生指,这是一种心理疗法,用电击去惩罚上网的人,下次上网时想起电击的痛苦感受,不再上网。
当时,事件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直至2009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指杨永信治疗网瘾的方法违反国际惯例。中国卫生部于是禁止杨永信继续以此疗法治疗网瘾。
杨永信曾一度转趋低调。但到2011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网戒中心之前使用的“电休克治疗仪”,已按卫生部要求停用,现在的“电击治疗”是精神科广泛使用的“低剂量电刺激治疗”。
杨永信在上课时给家长讲“体验治疗”的过程描述中,电击后丝毫没有疼痛,只是“麻了”。有时会遭到“新家长”和“新盟友”对电击的质疑,他便会用“从未出现过安全事故”和“电击后,孩子们都改变得更好了”来说服大家。
不过,中国媒体指,类似的治疗方式确实存在于医学领域,不过适用的病症并非网瘾,而是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且多数情况下被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使用。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并不会带来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