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感到死亡临近又无法避免时,毫无痛苦的死去成为了看似较优的“选择”。因此,安乐死这一概念被逐渐推入到了人类的社会概念中。虽然结束他人生命这一行为听起来有背法律要求,甚至有人认为严重挑战并损毁了社会及医学伦理;但其支持者却认为,帮助病痛患者解除极端痛苦,是人们对死亡的一种理性接受,也是对死者尊严的维护。安乐死:到底是痛苦的解脱,还是人伦的漏洞?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今年2月播出纪录片《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How to Die:Simon's Choice),纪录一位英国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的生活点滴,以及他不堪病魔折磨,最后到瑞士安乐死的过程。纪录片播出后,震撼了数以百万计观众,直言内容是“他们看过最悲哀的”。
57岁的西蒙宾纳(Simon Binner)是一位商人,与51岁太太黛比育有两女,生活本来幸福美满。他去年确诊患病,摄制队追踪他死前数月与亲友的最后时光。
纪录片一开始,宾纳与太太在酒店度假庆祝结婚14周年纪念,太太问他是否感到快乐,宾纳只能对镜头举拇指笑示意,皆因他已失去语言能力。剑桥大学的老同学因为他而提早举行年度聚会,有口难言的宾纳却未能在晚宴上与老同学畅所欲言。
要安乐死谈何容易,一家人在纪录片中,也曾不断挣扎,黛比坦言:“首先,我不认为这是件对的事,其次,更重要是,我不认为他真的想走。”可惜宾纳的病情不断恶化,他在纸上写道:“假如我是单身,我早就走了,但我不是,我对其他人有责任。”
宾纳担心自己很快就完全失去沟通能力,再写:“下周有看护来帮我沐浴更衣,我讨厌这。侮辱、无助,最重要的是-不人道。”
病患感痛苦图上吊
疾病不断打击宾纳,到10月,他曾尝试在家中上吊,他与太太终于同意,送他到瑞士安乐死。
去年10月19日,在太太及4名朋友陪同下,宾纳躺在床上捉著太太的手,他预先录好的说话徐徐播出,诉说他对太太无尽的爱,语毕他按下机关为自己注射安乐死药物,之后一副棺木推入房间。
BBC本来计划播出宾纳的尸体画面,以及详述他用来安乐死的药物,后因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施压而删除片段。
纪录片道出人生的无奈与悲哀,黛比认为有必要拿出来让公众讨论:“我会说这是部美丽的纪录片,我们成功展示(安乐死)争议的复杂性……这可发生到任何人身上。辩论是非常重要。”
很多人都赞扬宾纳的勇气,以及一直支持丈夫到最后的黛比。其中一名叫斯特朗的观众说:“哭足全程,但宾纳真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汉子,将生活活得最丰盛,而且知道什么适合自己。”
尽管内容极具争议性,但BBC只是收到不多于10宗投诉,而广播监管机构Ofcom则没收到任何投诉。
全球7国家实行安乐死
安乐死(euthanasia)的英文源出于希腊语,原指“快乐的死亡”或“尊严的死亡”。其实,人类在史前时代就面临安乐死问题,如游牧部落在迁移时常把病人、老人留下来,让他们自生自灭;在发生战事时,常把病人、老人击毙,以免他们被俘虏而遭受虐待。
到了21世纪,安乐死争议依旧在世界各国延烧,目前全球仅有7个国家实行安乐死,分别是最先开安乐死大门的荷兰及其周边的比利时、卢森堡、瑞士,美国的4个州(俄勒冈、华盛顿、蒙大拿和佛蒙特),还有分别在去年和今年首度执行安乐死的天主教国家哥伦比亚和加拿大。Noeuthanasia.org的数据显示,荷兰的安乐死案例从2006年的1923人,到2011年攀升为3695人。荷兰是最先允许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安乐死政策于2002年2月便生效。目前在荷兰要执行安乐死,须出自病人意愿,且有医生证明病人正处于“不能减轻”和“不能忍受”的痛苦中,医生和病人之间也得先达成共识,确认安乐死已经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CoalitionMD.org的资料显示,比利时的安乐死执行数自2003年的235人到2012年的1432人,10年间产生约6倍的成长。比利时在2002年9月让安乐死合法化,请求安乐死的病患必须意识清醒,重复提出需求。主治医生必须申请表并与其他医生商议后,才能执行。
关于卢森堡的数据,并没有一个专属的统计网站,仅有Alex Schadenberg专栏的文章Luxembourg euthanasia report中提到,2013至2014年,约有15人执行安乐死,和2011至2012年的14人比起来,属于轻微上升状态。
瑞士禁止积极、直接的安乐死,但在个别城市,医生可以给重病且自愿结束生命的病人一些致命药品,再由病人自己服药。这属于被动协助自杀,是合法的。
在美国方面,Statistic Brain在去年做的调查显示,支持与反对安乐死合法化的民众分别是占42%与37%,比例并不悬殊,但仍是支持者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