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日讯)中国雾霾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焦点,中国环保部长陈吉宁宣示,治理雾霾有3个阶段,中国会以硬举措应对硬挑战,要看看到底是人厉害还是风厉害。
中国12届全国人大4次会议周五的记者会,请来了环保部长陈吉宁,不少境外媒体出席提问,聚焦在中国当局如何应对备受诟病的雾霾问题。
陈吉宁指出,空气污染治理有3阶段。第一阶段,污染的排放量超过环境的容量,此阶段付出再大的努力也只能见到很小的效果;可能是对污染的原因没搞清楚,治理效果不佳。
第2阶段,在持续治理过程中,受到很多自然的边界条件影响,比如风速、湿度、降雨等,有时候好就达标,有时候污染又会比较重。其中有3个重要数据,包括风速、湿度和混合层高度,受到这些边界条件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环境质量。
至于第3阶段,陈吉宁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治理污染排放,不再受这些气候条件、水文条件、边界条件的影响。目前中国大气环境治理正处在第2阶段,走向第3阶段。
他强调,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解决污染排放的问题、雾霾的问题,从结构减排、产业结构调整、控煤到汽车污染的控制等,采取大量的措施,用硬举措应对硬挑战。
至于成效如何,陈吉宁说,可用3个数据来看是不是取得预期的变化。一是优良天数,二是重污染天数,三是全年的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浓度。现在能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改进趋势。比如去年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公尺55微克,同比下降14.1%。
他指出,如果把最近几年PM2.5降低的情况和世界各国的情况做对比,中国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取得这样的进步是很少有的。
不以罚款为目的
陈吉宁又说,过去大家认为发展就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发展就是要有产品,没有把生态产品作为人的生存发展必需品。他直言,过去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其他发展滞后,这条路已走不下去。从来没有污染的产业,只有污染的企业。只有让那些污染的企业退出市场,才能给好的企业留出发展空间。
针对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已实施一年多,是否真的长出“钢牙利齿”,陈吉宁回应说,去年按日计罚累计罚款5亿6900万元人民币(3亿5771万令吉)。但他强调:“环保不以罚款为目的,之所以严格执法,主要是让企业看到守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