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8日讯)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演讲时表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藏中发掘出来的”,应当努力发掘中药,同时呼吁各界更加关注抗击疟疾问题。
到瑞典领奖的屠呦呦,当地时间周一下午在卡罗琳医学院,以中文发表了主题演讲《青蒿素——传统中医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她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藏,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藏中发掘出来的。”
屠呦呦当年收集了历代中医药典籍,也同时调阅了大量的民间方药,最后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中,得到提取方法的启迪:要避免高温,改用低沸点溶剂。
屠呦呦讲道,1970年代中国的科学研究条件比较差,导致部分科研人员的身体受到影响。为了尽快用于临床,她和科研团队亲身试药,以确保安全。
“当初接受任务的时候,疟疾的危害相当严重。那个时候,我没有过多考虑其他的问题,只是一心想把任务完成。现在,我感觉自己的工作还没有做完。”
在演讲中,屠呦呦感谢了当年从事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以及协作的其他研究机构。她说:“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历程,我深深地感到,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两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都能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屠呦呦说:“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掘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医药学研究者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另外,屠呦呦指“疟疾对于世界公共卫生依然是个严重挑战”。她解释道,一旦疟疾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就需要再花10年时间研究新药。她强调,自己很担心疟疾在下一个10年有可能泛滥成灾,特别是在非洲地区,呼吁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框架下,共同努力关注疟疾问题,延缓这种可能性的出现。
最后,屠呦呦引用了唐诗《登鹳雀楼》中的名句,来勉励自己与他人“更上一层楼”,发现蕴涵于中医药中的宝藏。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屠呦呦表示,希望这对中国年轻一代科研人员起到激励作用,希望不仅在医药研究领域,而且在各科学领域都能结合中国传统瑰宝,产生更多的发现和创新,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疟疾是由疟原虫属寄生虫所致,这些寄生虫通过按蚊叮咬进行人际传播。根据2014年12月发布的最新情况估计,2013年约有1亿9800万疟疾病例,有58万4000人死亡。大多数死亡发生在非洲儿童中,那里每分钟便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