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8日讯)中国推动说“普通话”,各地方言正逐渐消失,许多省市自发启动方言语音存档工程。安徽省黄山市就花费15万元人民币(约10万令吉)保存“土的掉渣的”徽州方言。
《华西都市报》周三报导,黄山市的谢道德夫妇清晨5时起床后,搭车赶到黄山区档案局,对著话筒念2小时的字词句,夫妇俩是黄山市徽州方言发音人之一,要将“土的掉渣的”乡下话保存下来。
黄山市档案局一年前启动徽州方言语音数据库采录工程,在全市选定70个方言点、112位发音人,录制最“土”的徽方言,建档存储。这项工程将在今年内完成。百年后,人们可以不再根据当时方言推测百年前发音,而是可直接调出资料库声音档听到声音。
徽州话十里不同音
徽州区档案局副局长方有良指出,“十里不同音”尚不足以说明徽州话的复杂程度。实际上,两个挨著的村子,说话都彼此不一样,隔几个村就互相听不懂。
例如以下的词,徽州话这样读,向日葵叫做“开花莲”、茄子叫做“落苏”、南瓜叫做“北瓜”、知了叫做“唧唧鸭”、癞蛤蟆叫做“蛇炮”,这些方言都需要保存下来。
和普通话相比,徽州话保留了更多的古汉语词汇和发音,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当保存下来。
吴语最早消失方言
方言消失,不仅仅存在于黄山市的徽州话。早在2012年,浙江省档案局就看到,青少年对浙江方言开始生疏,语言能力降低,错以为方言仅是市井俚语,以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文化后继乏人,由此造成的是吴方言的造词能力严重衰退。吴方言很有可能会是中国主要方言中最早消失的一个。随即,浙江启动了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宁波、奉化、温岭等地率先启动。
今年5月,陕西省开始部署语音建档工作。6月15日,天津市开始方言语音建档录音工作,津民谣民歌、俗语谚语、俏皮话、吆喝叫卖、劳动号子等皆被存档,文本2万馀字。
7月,广东省东莞市亦开始搭建东莞方言档案资源资料库,要留住东莞乡音。
事实上,早在2008年,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会便启动了国内语言资源有声资料库建设。
今年5月,中国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记录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口头文化的实态语料,进行科学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并开展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工作,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