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苏塞、科威特市27日讯)法国、突尼斯和科威特周五接连发生恐怖袭击,死亡人数升至67人。媒体指出,3起恐袭事件接连发生,很可能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就在几天前,逊尼派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曾号召其支持者,斋月期间在世界各地发动袭击。
中新网综合报导,最先遭到袭击的是法国,当地时间周五上午,恐怖分子闯入该国东南城市里昂一家当地的美国天然气厂,导致至少一人遇难,两人受伤。法国警方已逮捕一名嫌犯和他的妻子,当局相信事件可能与IS有关。
法国内政部长卡泽纳夫说,被捕35岁嫌犯没有犯罪记录,但曾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因具有激进倾向而被当局密切观察。
法国出事几个小时后,非洲北部国家突尼斯的著名东部海滨旅游城市苏塞的两家酒店,遭武装分子袭击,造成包括英国、法国等外国人在内的39人死亡。警方与枪手驳火,打死一人。IS随后宣称负责。
欧洲同声谴责
同一天,阿拉伯半岛国家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市的一座什叶派清真寺,发生自杀式炸弹袭击,至少27人被炸死,超过200人受伤。IS在沙地阿拉伯的分支“纳季德省”后来声言他们发动了袭击。
3国先后发生恐袭之后,欧洲各国领导人包括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等,同声谴责恐怖分子的暴行,并誓言将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恐怖主义“灾害”。
奥朗德指,此次发生在法国的事件“无疑是恐袭”。总理瓦尔斯说,法国再次遭到“IS恐怖袭击”,并下令加强事发地点周围的反恐戒备。科威特首相贾比尔谴责发生在该国的袭击事件,指凶手意图在科威特内部制造分裂。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周五发表声明,以最强烈言辞谴责当天的3次恐袭,要求将犯下如此骇人听闻暴行的凶手迅速绳之以法。
恐怖主义渗透
新华社报导指出,连环恐袭事件横跨3大洲,再次给世界敲响警钟,凸显当前国际反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今年1月和3月,法国和突尼斯先后遭遇《查理周刊》恐怖袭击案,和巴尔杜博物馆恐怖袭击事件。此后,两国政府加强了防范恐怖威胁的措施,但仍未能阻止袭击事件的发生,而且恐怖威胁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
报导指出,恐怖组织的网络化、碎片化,以及团伙规模小型化,给各国反恐带来挑战。
首先,突发的恐怖袭击行动往往具有不可预知性,特别是“独狼式”的袭击令人防不胜防。其次,恐怖组织利用地区乱局迅速坐大,又借助网络等现代化手段蛊惑人心,煽动性日益增强。第三,恐怖主义触角已越伸越长,不仅一些传统观念上认为的战乱、贫困国家容易遭受恐怖主义侵害,就连以往被认为相对安全的国家也难以避免。
此外,有分析认为,突尼斯和科威特此次遭袭,除深受本地区恐怖主义影响外,这两个阿拉伯国家在某些反恐具体行动上,与美法等国趋同或靠近,也使其成为被极端组织打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