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网络与社交媒体,到处充斥著错误的医疗资讯,令许多大马人对疫苗产生迷思及恐惧,甚至排斥注射疫苗,亲手阻断了这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我很健康、抵抗力很强,所以不需要疫苗。”“我在儿时已注射疫苗,终身可免疫。”“我的孩子害怕打针;人体有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不必过度依赖疫苗。”“生病是人生必然过程,不必大惊小怪…”许多人抱持著各种不同的理由而拒绝疫苗,但人体真的不需要打疫苗吗?塔巴桑汉医生(Dr.Tabassum Khan)临床观察发现,许多公众对疫苗接种的正确认知仍不足,尤其担心疫苗的安全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2018年“世界免疫周”(World Immunisation Week)设定主题“接种疫苗,共防疾病”,一再提醒人们正确认知并且关注人体免疫的各种问题,以及免疫能力在对抗传染病菌的重要性。
塔巴桑表示,疫苗可说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发明,对于个人来说,能够预防疾病、免于疾病威胁。不过,一般公众仍对疫苗有许多迷思。根据大马卫生部,过去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拒绝让他们的孩子接受疫苗注射。2016年的数据更显示,社交媒体和网络所带来的影响,是造成家长对疫苗产生抗拒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关于疫苗 国人有三不知
塔巴桑观察发现,大部分的人最担心疫苗的安全性,事实上,每种疫苗研发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必须经过动物实验、人体试验等严格测试,生产过程也须进行安全及品质检测,能够上市的疫苗确实安全。然而,他坦言,人们总有各种借口拖延或拒绝疫苗接种,根本不能或无法想象到,一旦感染疫苗本可预防的疾病,所要承受的痛苦、风险和代价。但是作为医生的他却很清楚,并且目睹许多实例,感受深刻。
塔巴桑表示,国人大都对注射疫苗的认知有著“三不知”:一、不知注射疫苗需完成指定剂量才算完善;二、不知政府提供的免费注射疫苗服务仅维持到6岁;三、不知则除了政府提供的疫苗,我们还需要额外的疫苗注射,确保拥有更好的免疫能力。“其实,打从出生开始,大马公民就可在不同阶段接受多种流行病疫苗注射,当中包括脑膜炎及肺痨、B型肝炎、白喉、破伤风及百日咳、B型流感嗜血杆菌、小儿麻痹症、麻疹、腮腺炎及风疹与子宫颈癌等。”
塔巴桑说:“当然,也有注射疫苗后仍被病菌感染的个案,也许是一些技术出错,比如疫苗的储存方式有问题、影响效果,但这不该成为拒绝接受疫苗注射的原因,毕竟没有注射疫苗,感染病菌的机率确实高出很多。另外,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不适合接受疫苗注射,比如个人体质因素或生病等,医生会在注射疫苗之前先搞清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孩童发烧摄氏38度或以上,是不能注射疫苗的。”
侥幸心态因小失大
塔巴桑曾在报章上看到一篇报导,那是关于一名妈妈的现身说法。他孩子发烧仅几天,病情就直转急下。经过一番抢救,终究是药石无灵,回天乏术,最后才被告知孩子是患上“链球菌脑膜炎”。
每当类似事件发生,当医生的塔巴桑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其实,链球菌是可以预防的。那孩子有没有打脑膜炎的预防针呢?“由于这类预防针并没有被列入免费疫苗计划,加上缺乏足够且正确的资讯,许多人没有让自己的孩子接受疫苗接种。”
除了规定的国家疫苗计划,其他可以接种疫苗计有小孩的链球菌、轮状病毒、水痘、流感;女性则有造成子宫颈癌的人类乳头瘤病毒;老年的也有链球菌、带状疱疹及流感疫苗。可惜,每当塔巴桑跟病人提起时,他们的反应要不是“我不会这样倒霉吧”的心态,就是接著说“下次再看怎样”。“不少人认为注射疫苗收费高,因此不考虑接受注射,唯他劝请民众勿因小失大,若为了省下疫苗的开销,却因没有抗体、不幸感染病菌需入院接受治疗,反而得承担更大的开销和浪费时间。”
防患于未然,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这是可以办到的。疫苗就是其中一个例子。然而,这一切都必须由病人本身或是父母有自觉性开始。
过度恐惧存隐忧
家长越来越关心疫苗的副作用,这样的醒觉是好的,然而在注射疫苗的课题上,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抉择?
塔巴桑表示,尽管卫生部不断呼吁父母让孩童注射疫苗,但也不乏一些群体通过网站贴文,指疫苗含有可以破坏大脑和免疫系统的成分,并呼吁家长拒绝让儿童注射疫苗,这种对疫苗过度恐惧,令医业界感到担忧。
塔巴桑透露,我国没有强制人民须注射所有的疫苗,家长可自行决定是否要让子女接受注射,然而,近年来,各族群的家长越来越抗拒让孩子们注射疫苗,主因是对注射疫苗有所误解,认为会带来后遗症或对政府医院及诊所缺乏信心。他续说,家长上网搜索疫苗资料时,很容易受到一些利用科学用语制造恐慌的网站误导。“很多人看单方面的故事,就以为掌握了重要的资讯,事实上他们忽略了从各个角度去看疫苗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概念。”
塔巴桑说,基于各种没有根据的恐惧,越来越多的家长反对孩子注射疫苗,也因为这样,麻疹病例增加,白喉症也重现。“孩童若不注射疫苗,就会患上传染病的风险如白喉和小儿麻痹症。”
【5大迷思】
迷思1——疫苗可导致自闭症?
前英国医生安德鲁维克菲尔德(Andrew Wakefield)曾于20年前在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过一篇错误渲染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综合疫苗(MMR)与自闭症关联的文章。但是,这样的误导性言论始终在网络相互流传。由于程序上的严重错误、未被察觉的财务利益冲突和违反伦理等问题,有关研究报告最终因公信力不足而被撤回,维克菲尔德也被吊销行医执照。期刊《疫苗》(Vaccine)就刊登了一项涉及近130万名儿童的分析(Meta-Analysis)报告,清楚显示疫苗和自闭症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迷思2——疫苗成分含毒素?
反疫苗派一直提出,疫苗内所使用的水银、铝和甲醛等化学物表示忧心,虽然这些化学物确实会在特定水平下对人体有害,但最终的疫苗成品,仅含极其微量的此类化学物。
疫苗制造业在全球都受到严格管制,所有产品在获得世界各地的药物管理局和药物监管当局批准前,都必须经过严谨的测试及审核。
实际上,人们每天从食物所摄取的水银比疫苗还多,而且无论在空气、食物或水中,都含有铝。因此,这种对于疫苗化学组分的恐慌,纯属无稽之谈。
迷思3——卫生习惯良好就能免病?
虽然干净的设施、营养的食物、洁净的水,以及健康的生活条件,整体上有助于减少疾病,但无论多么干净卫生,仍有许多感染性疾病菌可肆无忌惮地传播。因此,疫苗仍然是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及鼓励,预防和制止这些传染性疾病的最佳方式,也是不可缺的保护罩。举例,由于百日咳(Pertussis)的患病率有所降低,一些先进国家比如英国、瑞典和日本,在20多年前逐渐减少对百日咳疫苗的使用。结果这些国家皆在免疫水平方面明显下降,导致国内出现百日咳发病率剧增的情况。
迷思4——自身的免疫力足矣?
一些倾向反疫苗论述和笃信“天然”的家长,坚持让孩子自然地获得免疫力,即在自然感染后,由身体自行产生初级免疫反应(Primary Immune Response),因为这对疾病所产生的免疫能力,会比刻意将灭活致病微生物(deactivated disease causing microorganisma)注入体内的疫苗来得更强、更好、更安全。虽然自然免疫能力确实在一些个案中拥有比疫苗注射更持久的免疫能力,但这类做法的危险性弊大于利,包括感染一些重大疾病的风险,并且导致瘫痪、永久性脑部损伤、肝脏衰竭、失聪,最严重的病例甚至会导致死亡。举例,每1000宗申报的麻疹个案中,就有2人因野生型的麻疹感染而死亡。然而,每100万名接受MMR疫苗接种的人当中,仅有1人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迷思5——注射多种疫苗危害免疫系统?
许多人对此说法深信不疑,但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即使在同一时间注射多种疫苗,也不存在“令孩子的免疫系统不胜负荷”的问题。孩子每天都会接触数百种可出发免疫反应的外来物质,实际上,他们甚至可透过进食、喝水和玩游戏等简单动作,接触到许多外来的抗原。相比之下,疫苗的抗原数量微乎其微,并不会对婴儿的免疫系统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