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最容易体会,幼儿易患有中医称痰、热、惊、风的症状。那么,到底何谓痰热惊风呢?它又有什么症状呢?且听中医师程紫芯一一道来。
程紫芯中医师说,所谓的痰热惊风,其实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因为婴儿们从胎儿,也就是从母亲的肚子里的那个安宁环境转换到现实环境中的一个适应与发育过程。
初生婴儿身体不舒服时,其问题不外痰、热、惊、风四大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例如呼吸道有痰阻塞(痰)、或轻拍他们的腹部时,如果有咚咚声,这就显示婴儿的腹部胀风(风)、体温容易偏高(热)及易受惊吓(惊)。这四大问题都因为婴儿脏器发育未趋完善,容易为痰、热、惊、风等因素所干扰而致病或病后容易产生的问题。
她解释“痰”一般上会较多发生在喂养奶粉的婴儿身上;若与母乳相比,奶粉比较燥和粘腻,配方添加营养不易吸收,而婴儿的消化系统还未发育健全,容易因为消化吸收不良而产生痰,让婴儿感觉不舒服、喉中有痰鸣音或咳嗽。
“在中医学中,比正常水份浓的就叫痰。〞初生婴儿呼吸道有痰,大多是因为呼吸道受到感染而造成的,而他们又无法自行排出,一旦没有及时处理或关注,大量堆积在呼吸道内的痰液,将会导致细菌滋生。
在“热”方面,程医师说,在中医婴儿是属“纯阳”体质,所以他们的手脚,体温一般触摸起来感觉温暖的,肤温会比成人高。“这是因为,婴儿需要能量来进行发育,所以手足触摸起来偏凉的婴儿体质相对虚弱,免疫力差,容易感冒生病。〞
她指出,孩子在睡觉时翻来覆去,睡不安宁,是体热的常见现象。
由于婴儿的体温调节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对外在的环境变化,自我调整能力不足,易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而受凉或感热而致病。婴儿的免疫机能尚处于发育阶段,抗病力弱,容易生病,病后变化迅速,早上的微烧可能在晚上就变成高烧。
由于“纯阳”之体,孩子对冷热敏感,容易出现热像。
针对“惊”的症状,程医师表示,由于初生婴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成,在脱离母体后,接触尚未适应的新环境时,稍有一点较大的或突然的声响,都会造成神经的过度刺激而受惊吓,故在睡梦中的婴儿最容易显出他们受到惊吓,常不自觉的惊跳或半夜啼哭不止;这也是长辈为会为初生婴儿用毛毯将婴儿裹住的原因。
她解释‘惊’,实际上是婴儿在适应母体外的新环境,难以避免的一个折腾阶段;它会随著婴儿的成长,逐日而减。
‘风’,也是初生婴儿常会出现的症状,除了外感风邪外,婴儿的风常常是因为长时间的啼哭、哭闹吸入过多的空气,而吸吮空奶瓶或吸吮太急促都是婴儿腹胀的原因,因为他们在这些情况下都会吸入大量空气,而引起胀气。此外,更多的可能是因为消化不良造成腹胀而吐奶。
大人也可以从婴儿的粪便中观察,如果便量少而黏、重酸味、多泡沫等现象,都表示孩子腹部不舒服,可能消化不良或肠中囤积气体现象。
婴儿宿敌最佳掌门人——保婴丹
祖辈的年代,家中有新生儿,祖辈总有许多的民间偏方应对初生婴儿的“痰、热、惊、风”等不适问题,而且效果总是屡试不爽,应证了俗话所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不过,随著现今时代的变迁与进步,许多传统医疗保健古方的价值逐渐被遗忘;也不被现代人所熟悉采用。
现代妈妈不禁要问:“中药好吗?安全吗?有效吗?”
针对以上的问题,程紫芯中医师说,中医药在治疗和保健上还是保有一席之位。例如保婴丹,对婴幼儿保健就扮演“掌门口”的角色。
她指出,保婴丹药散中的配方专治小孩常见的“痰、热、风、惊”等问题,只需依据盒上说明服用剂量,即可有效舒缓孩子的不适症状,而功效则从婴儿的日常保健,如洗口、洗牙床,以去除奶积避免生菌,同时减轻不适症状如发烧、烦躁、睡不安宁等现象。
她举例保婴丹药散中的法半夏可治婴儿及儿童的呕吐、咳嗽,甚至减少支气管分泌痰液;郁金对新生儿黄疸有一定的退黄效果;研究证明防风可抗痢疾杆菌而能止泻;琥珀能利尿而改善及预防尿道感染问题并且能安神改善受惊和睡中烦躁不适;珍珠可定惊、安抚紧张的情绪及清热,能让宝宝睡得安稳。
随著年龄的增长,脏府器官基本发育完成,所谓的痰、热、惊、风等问题,相对的少发生。体质变了,生病的原因也改变了,保健或治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