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首届《才华横溢出新秀》以亚军之姿出道,陈丽贞以亮丽的外貌、精湛的演技,屹立新加坡影视圈二十余年,即使身份地位已属“元老级”新传媒阿姐,态度依然不亢不卑,尽显大将之风。陈丽贞称从事演艺工作20年,无论做人做事,都秉持著“专业”这两字。
陈丽贞是新传媒阿姐,拍过无数部电视剧,在新传媒地位超然,是阿姐中的阿姐。这次,她来马为梁志强最新执导的电影《我们的故事》宣传,即使地位高,但她的态度却大剌剌犹如傻大姐,面对导演的称赞时仍会羞涩,丝毫没有属于阿姐级人马的霸气。
在《我们的故事》中,陈丽贞饰演的“招弟”,是个苦命人,带著4个孩子活在重男轻女的70年代,这个角色投射出旧时代苦女人的命运。陈丽贞不止素颜上阵,因受伤导致崩牙也一起上阵,完全不介意扮丑演出。
能够放下身段和形象,这些全归功于梁志强,陈丽贞说:“主要都是因为梁志强导演,我才会接下这部电影,他那时候打电话给我,问我要不要帮他,我的人很简单,只要你有诚意,我一定会演,所以我开的条件,是公司(新传媒)肯答应,我就演。”
当然,当初知道是女主角后,即使演艺经验丰富的陈丽贞也感到压力:“因为在这部电影里,我需要说福建话、国语,我已经二十多年都没说过福建话,生疏了,可是还是硬著头皮上。在片场,梁志强、李国煌和王雷不停教我说福建话,苏海米(Suhaimi)则是我的国语老师。”
陈丽贞指:“梁志强对这部电影的要求很高,原本电影制作费是500万新币(约1508万令吉),这个价格已经是天价,可是超支的时候,梁志强愿意减导演费、监制费,只为了把电影做好。试问连导演都这么用心,身为演员的我们,哪里还有不用心、不努力的借口?”
靠回忆投入角色
谈到“招弟”这个角色时,陈丽贞心中涌现满满的回忆:“我妈妈也是那年代的苦命人,她一个人带大我们四兄弟姐妹,跟电影中的‘招弟’的角色是呼应的。那年代的人重男轻女,连戏中角色其他人的名字,都跟我以前身边人的名字相似,所以特别有亲切感。”
陈丽贞述说:“虽然我们不是住在乡村,是住在政府组屋,爸爸开德士维生,他中风以后,妈妈就扛起家计,出外工作养家,我们都是苦过来的孩子。爸妈以前都跟我们几个孩子说福建话,他们离开后,我再也没说福建话了,这次再苦练(福建话),跟爸妈的回忆都回来了,一踏入片场,我就仿佛走入‘招弟’的生活了。”
陈丽贞感触道:“我阿姨看过这部电影后,哭得稀里哗啦,她对我说:‘如果你妈妈还在,一定会以你为荣,因为你能用福建话把戏演得那么活。’”
拍摄这部电影,另一个难度则是与众多素人演员对戏,陈丽贞、王雷和李国煌是戏中最有经验的演员,其他配角如陈俊铭、廖永谊、黄晶晶及薛素丽等,都没有演出经验,加上梁志强要求高,对戏时自然有一定的难度。
“当初的确是担心,梁志强要我有别于一般电视的演出,我们和素人演员都需要一段时间磨合,拍戏是团体工作,不是光靠我们几个演得好就算,为了最好的画面,我们一个镜头甚至超过30个Take。”陈丽贞指,一直重复演出一样的画面、说一样的对白,确实造成精神上的疲累,但是看过电影成品后,她觉得:“他们的表现一点都不像新人,这些都得归功于梁志强,在他的调教之下,这些素人进步神速,为电影加分。”
直戳新生代爱发牢骚 靠著热忱走下去
选秀出身的陈丽贞,自踏进“虎度门”以来,从没离开过这一行,她笑称自己是个“简单”的人:“有好戏就感恩,没有好戏也要生活,演员是一个很被动的行业,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本分,管他是配角还是主角,接了就要尽力去演。如果你觉得不是主角不想演,那就不要去接,别在接了戏在后面发牢骚、向经理人投诉,这样是不专业的行为。”简单几句,就直接戳到新生代艺人的爱发牢骚、耍脾气的毛病。
陈丽贞从是演艺工作以来都是专注于电视剧,这次能拍到《我们的故事》,她坦承对这部电影寄予厚望,还用:“拍到这部好电影,真的是死而无憾。”来形容自己这一刻的心情。她称让自己一直走下去的理由,是保持著一股热忱:“演员最重要是找到喜欢演戏的热忱,才能走更远的路,同时也要很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虽然我现在演的都是妈妈、阿姨的角色,可是每个角色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是要靠你如何去诠释和发挥,在这一行,演员本来就该不停发挥自己适应不同的环境。”
长得一副贵妇模样的陈丽贞说:“我很遗憾从没演过古装剧,希望可以尝试喜剧和恐怖片的演出!”她笑笑再说:“这样才不遗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