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对许多人而言非常陌生,全球只有两个地区拥有豆蔻这稀有水果,其中包括印尼亚齐及大马槟城的浮罗山背。原本它也只是一种野生水果,由创办义合豆蔻厂的郑氏家族发现并经历多年研发,才有今天种种与豆蔻相关的产品面市。
今年已73岁的义合豆蔻厂第3代负责人郑坤明表示,小时候如何帮父亲处理豆蔻、豆蔻厂差点倒闭的情节他都记得一清二楚,这些记忆犹如昨日才发生。
谈及义合豆蔻厂的创办初始,要追溯为何其父亲会经营豆蔻厂,得先从他的爷爷说起,爷爷本身是一名中国人,当时从中国南来到了槟城打工讨生活。由于爷爷本身是一名非常勤俭的人,因此用打工赚到的钱,在浮罗山背购买了5块土地。
他记得当初爷爷在购买这些土地后,发现该处长有非常多的豆蔻,至今为止为何豆蔻会长在这里,他们依然没有答案。
他说,当初父亲就是这样开始与豆蔻结缘,并收购整个浮罗山背的豆蔻卖给腌制品加工商人。一开始他们其实不懂得加工技术,每当向村民收购了这些豆蔻后,就只售卖给一家加工厂。
直到有一次,对方不愿再向他们收购豆蔻,导致收购的豆蔻无处可去时,他与父亲才惊觉,单靠出售农作物是行不通的。他说,当时他们知道该加工厂经常都把他们的豆蔻加工后,再转售给一些小贩及杂货店销售豆蔻腌制品,因此,他们就逐一询问有关人士,如何腌制及处理豆蔻。
学会谨慎处事
他续说,从那天开始,他们不再只是收购及种植豆蔻,也开始从事加工工作,然后在把这些成品再以低价格出售给小贩及杂货店。
后来1965年,当时大马最大连锁百货公司集团与他们合作,把豆蔻研发成更多加工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的百货公司。这合作一下就过了20年,可是好景不常,该大集团在1986年突然宣布结业。“这20年来我们都只是与他们一家集团合作,此外,对方也欠我们一大笔尾数未还清。当时受拖累的不只我们,还有其它的产品,可当时对我们而言如同世界末日。”
他说,从成立工厂以来,他们向来都是幕后英雄,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所以门市的大老板一倒下去,就算产品再多好,没有了品牌名誉也很难在市场立足。
郑老先生那时候一度想要就此结业,可是到后来,事情又有新的转折点,一家刚刚冒起的贸易公司上门与他谈合作,可是经历了上次的教训后,这次办事开始学会谨慎。
盼后辈接手 继续发光发热
郑坤明感叹,如今豆蔻加工品比较难在华社立足,现今人们的饮食习惯已经改变,本地人主要是友族还在吃豆蔻。不仅如此,就连处理豆蔻的员工同样是乡村的友族,要聘请年轻的华裔员工并非易事。
他说,在80年代,豆蔻是家喻户晓的食品之一,许多杂货店都会售卖,只是后期,许多人开始注重健康,认为豆蔻在加工过程放入许多糖,许多人担心摄食太多糖份引发疾病而减少食用。
他笑言,豆蔻加工工作其实不容易,虽然豆蔻盛产的季节只有3月和9月,可是要完完全全采集园丘内的所有豆蔻需要数月时间,所以从以前到现在每日都是从早上6时工作至晚上9时30分才可以收工。
他说,虽然孩子们已经长大,他们就业条件都非常不错,但是这毕竟是家族生意,当然希望能够一代传承一代。目前,生意已经开始让原本在新加坡工作的老二接手,希望后辈能够发扬光大。
义合豆蔻厂
产品:豆蔻腌制品(咸酸甜)、豆蔻水、豆蔻油、豆蔻酱、豆蔻粉及豆蔻膏。
创办人:郑坤明(第三代)
创办年份:1953年
业务版图: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