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也是素有“中国情人节”或“东方情人节”之称的元宵节。在中国古代,元宵节可谓是少女们少数被允许踏出家门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元宵节也是农历新年庆典的最后一天,根据华人传统,人们会在元宵节这一天闹花灯、猜灯谜、放天灯或是吃汤圆等,而在大马元宵节还有一项特别的活动,那就是“抛柑接蕉”!
汉文化中心宣传组成员杨盈表示,传统意义上的元宵节,通常都会有很多庆祝活动,包括挂灯笼、闹花灯、走桥、吃“元宵”(汤圆)等。
元宵节是华裔的传统节庆,但随著各地文化不同,在每个地方都各有异同的习俗,除了以上活动之外,有些地区也盛行放天灯、开灯仪式、烧塔习俗、跳绳和祭祖等。
元宵节抛柑的习俗,大概来自于福建歌谣“抛好柑,嫁好尪(音肮),抛好蕉,中马票,娶老婆”(福建话)。
青年运动泗岩沫支会主席苏佳晋指出,在元宵节抛柑求良缘,其实是大马华裔独有的习俗,在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和台湾,都很难会看到有类似的活动。
他说,很多的团体和组织都会在元宵节举办很多庆典,旨在让男女们借由此活动觅得良缘,而青运早前就曾经办过数次抛柑活动。
有许多人认为抛柑只是一个趣味性的活动,或许人们对抛柑活动的热情度很快就会冷却,但事实上却是相反的。
他解释,一开始抛柑活动其实未受到太大的欢迎,大众对于此活动的态度含蓄和感到尴尬,但现在抛柑活动已经受到关注,甚至会有人带了一箱柑来参与活动。“他们带了很多柑未必全部都写上名字和联络号码(求良缘),有些人也会写上祝福语和贺词,志在参与而已。”
抱著交友心态参加
杨盈坦言,本身并没有参与过抛柑活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并不了解抛柑活动的资讯,也不知道抛柑活动的细节。
她笑言,曾经有试过约了朋友们欲参与抛柑活动,“但是在那个年代资讯不发达,我们都不知道要去哪里抛,是海边、湖边还是河边?难道我们就去海边抛了会有人捡吗?”
她也直言,由于已经交了男朋友,即使现在知道何时何处会举办抛柑活动,也不会想要去参加,因为她认为抛柑活动是专属于欲寻找伴侣的单身男女的。
她说,早期的抛柑活动,人们不会在柑上写著联络号码或名字,只纯粹是祈求能找一个好伴侣的习俗,但到了后期就演变成写上电话号码联系的方式,以觅得有心人。
对于元宵节抛柑活动从华裔习俗变为为男女牵线的活动,苏佳晋说,其实更多参与抛柑活动的男女,旨在认识新朋友,抱著不是非要找到男女朋友不可的心态。
“参与这项活动的男女,会抱著交朋友的心态,合适的话就在一起,不合适就当朋友吧,不是非要找到男女朋友不可的。”
他说,大多数团体在办抛柑活动时,因考量安全问题,不太可能会在河边或湖边举办,而是选择在大型商场内或是私人游泳池举办。
“这不仅能减少意外的发生,也能让男士们更容易捞到心仪女生的柑。”
柑易腐化 不会造成污染
汉文化中心宣传组成员杨盈和青年运动泗岩沫支会主席苏佳晋不约而同表示,抛柑活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或是浪费等问题。
一些人认为,将柑抛入水中,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等环保问题,苏佳晋称,这些柑都很容易腐化,尤其在水里,也可成为鱼虾的食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那是否应该抛假的柑和香蕉,以便再循环使用,降低对环境的伤害,他认为,抛假的柑和香蕉对环境的影响更大。“大部分假的柑和香蕉都以塑料制成,是无法自然腐化的,对环境带来更大的影响。”
他说,柑是很容易腐坏的水果,尤其在新年期间,其实有许多柑都会因没有购买或食用而被迫丢弃,所以当时人们才会灵机一动,将柑抛入河里或海里,顺便祈求好运。
杨盈笑言,若是使用假的柑和香蕉,或是其他物品代替,就没有过元宵节抛柑的感觉了。
她提醒众人,已经抛下水里的柑和香蕉不宜食用,基于柑和香蕉的皮很薄,在浸泡太久的状况下,可能会有水或是细菌已经渗入。
不过,这些已经无法食用的柑,可以做成堆肥,用在农业用途,就可以很好的处理浪费食物的问题。
勿留太多个人讯息以策安全
汉文化中心宣传组主任杨盈提醒民众,在进行抛柑活动时要随时注意自身安全,参与时应选择较大型的抛柑活动,同时也不应留下太多个人讯息。
她建议,女性参与者可以在柑上写昵称及留下电邮,不要留下太多个人讯息如电话号码等,以免遭到骚扰,“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是谁会捞到你的柑。”
青年运动泗岩沫支会主席苏佳晋也认同这点,认为女性可以写上洋名或是昵称,并附上电邮、脸书账号或是微信账号等,以策安全。
不过,他笑言,男性所抛的香蕉上应该要写上真实的姓名和手机号码,才能展现诚意,而女方也可以通过其姓名来调查此男生是否为属意对象。他建议民众在参与抛柑活动时,可以呼朋唤友一起参加,不仅可以玩得尽兴,安全性也受到保障。
“即使当场有人打电话或是微信来说,捞到你的柑了、要求出来见面,你也可以在朋友陪同下与他见面,交个朋友。”
他说,现在许多社团在举办抛柑活动时大多选择在商场或是以嘉年华的方式举办,除了能在安全的环境中为男女牵线,也不用担心意外发生。
开讲嘉宾:苏佳晋(青年运动泗岩沫支会主席)、杨盈(汉文化中心宣传组成员)
电台主持人:谢劲程、苏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