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7日讯)近年来独中学生流失问题备受华社关注,董总首席执行员梁胜义指出,学生对独中学额的需求量并未降低,只是独中和学额不足以吸纳更多学生,才让学生人数不多。
他坦言,学生流失的问题其实并非疫情这两年才出现,而是在2017年就已经有逐步下滑的情况。
然而,他说,这种情况出现是因为少子化的趋势和大环境导致全国华小生人数下滑,并不是因为独中办学出了问题。
他指出,在2000年,选择到独中升学的华小生占了总人数的10%;而在2010年后,选择独中的华小生逐渐增建,最高达到总数的17%。
他说,这证明了华小生对独中学额的需求量并未降低,只是华小生人数少、基数变小,才会出现独中生看似流失严重的现象。
他直言,在一些城市地区,如雪隆区,每年被拒绝的新生非常多。
“如果有足够的独中和学额吸纳这批学生,独中生人数其实不会降低。只是这些学生无法被雪隆区的独中消化,而家长又不放心将孩子送到太远的独中,才会选择去其他学校。”
“其实,如果政府批准兴建新独中,就可以吸纳这些学生,因为需求就在那边。”
他补充,一些大型独中的学生减少,是因为在教改这几年来,一些独中已经意识到,学生太多反而造成问题。
因此,这些独中决定控制学生人数或减少招生,将师生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以维持教学素质。
他也透露,其实在疫情之下,一些独中的学生不减反增,因为媒体的报导让更多家长看到了独中办学的认真和积极。
“在艰难的情况下,独中在媒体下不止是呈现了悲情的部分,还有积极在疫情下突破的精神,如发展线上教育、结合社区资源等办学模式,让很多在过去对独中不太认识的家长有机会接触独中。”
他感谢《东方日报》协办许多独中相关的线上座谈会,以及提供栏位予独中办学者撰写教育专栏,从侧面增加读者对独中的感性认识,让更多人理解董总和独中。
他是在拜访《东方日报》时,如是说。出席者包括董总主席陈大锦、署理主席拿督陈友信、副主席杨应俊、卢成良、秘书长庄俊隆和中委涂兴全。
庄俊隆则指出,疫情对独中的影响必须细化成区域性问题,因为西马北部、中部、南部和东马的状况都不相同。
他以柔佛为例,由于当地独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客工,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对他们造成巨大影响。
反之,北部州属不太依靠游客,因此当地的独中概况相对正面。
谈及华校常年面对的师资短缺问题,陈大锦表示,教育部在2021年展开的一次性招牌教室计划录取了逾1万3000人,是一项很大的突破。
然而,师资短缺课题上的关键性问题在于,负责招牌的教育部和负责面试的教育服务委员会(SPP)并没有良好协调,才导致师资短缺问题长期无法解决。
针对冷门科目无人申请的状况,他建议教育部以双修方式开放让华小组其他科目的师训生副修冷门科目,比如可主修华语、副修美术等。
他说,此建议已经在与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见面时被采纳,并已提呈至教育服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