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11日讯)从劳动生产工作到经营嘛嘛档,外劳十年间逐渐转型服务行业和经商。无论饮食、服务业或巴刹买卖,处处可以看见外劳的身影!
5年前非官方数据,巴生人口约120万,为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当中有30万属于外劳。在经济低靡和厂房倒闭的十多年来,他们也随著经济转型当老板。
巴生外劳人口密集,主要因为巴生作为港口城市,拥有全球第十二最繁忙的港口。制造业发展蓬勃,包括直落昂工业区、苏丹苏莱曼镇工业区、加埔和中路工业区等都需要外劳。
出现外劳商业区
金融风暴和经济不景气,本地企业在大裁员时,许多外劳未回国而选择逗留。大约在10年前,巴生市区因为店屋空置无价,和很多店屋楼上出租给外劳,巴生开始陆陆续续出现外劳商业区。
在巴生市中心旧商业区内,有外劳银行、钱庄、旅行社等。除了方便同乡汇钱返乡,也提供返乡机票服务。而且,本地的外劳不再是在工厂内供应劳动力,很多已经是自己做生意。
针对前天巴生北区警区取缔由外劳经营的酒吧和淫窟,巴生居民协会联合会副会长潘国全接受《东方日报》时表示不曾听过居民投诉,并指出警方取缔行动的地点,多接近中路工业区,属于外劳密集区。
潘国全指出,中路6英里、巴生中路北干峇鲁商业区到吴福发路,从中路工业区到巴生市中心一条线都是外劳聚居地点。最早的外劳社区就在市中心吴福发路,从打工到自己开嘛嘛档和小型超市。
“外劳早期多数居住在店屋楼上,每月租金从500到600令吉不等。排屋租金贵,很少有能力住在住宅区,一般住在花园住宅区的都是在巴刹摆摊卖菜的。”
他透露,早期都是孟加拉和尼泊尔,如今缅甸和越南也越来越多。本来是餐饮业帮忙煮炒的,如今不单开饮食店和超市,整条街都是越南特色。
儿女不愿承父业
巴生市区流动小贩公会主席叶金发指出,外劳在本地做生意其实不是新鲜事,不过他们很多都是“受雇”于本地老板,只要交一笔租金就可以在早市或夜市摆摊位买卖。
叶金发透露,很多外劳原本是来本地打工的,由于巴刹和饮食店华人老板的儿女不愿意承父业,很多被逼聘请外劳帮忙,最后自己退休后也把生意交给外劳打理。有些巴刹工作的外劳很聪明,混久了就跟供应商熟悉。最后辞工自己当批发蔬果,巴生市区内很多外劳菜摊和小型超市就是这样成型的。
他指出,在路边摆摊卖蔬果的小贩,其实很多都是外劳,尤其是印尼人。“外劳小贩很多时候物价便宜,但质量就不见得好。比如榴莲季节,他们抛售的是山榴莲,结果影响卖猫山王和24D小贩的生意。”
叶金发表示,这十多年现象完全被忽略,市议会必须重新规划一套管理系统,确保外劳经商的现象,不会对本地经济市场造成打击。因为在物价上,本地商家完全无法跟外劳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