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5 日讯)随著现代人的生活模式转变,人们对于生活需求已不复从前,不少传统的“平价摊位”如经济饭、猪肉摊、水果摊、面档、菜档、糕点档和饮料档等,逐渐走向“专业化”的专卖店经营模式,主打卫生、美观及便利,吸引中薪阶层消费者,让城市人应付忙碌的工作量之余,亦可抽空维持生活品质。
商家看准消费模式的转变,使得不少传统档口如今都升格成为专卖店,提供比原来更多样化的服务,其中包括拉长营业时间,有利于受薪一族。受访者也认为,比起差异不大的售价,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
搬至店铺更卫生
合顺芙蓉猪肉专卖店老板申国龙接受《东方日报》采访时表示,从猪肉档转型至专卖店是时下趋势,因市场的需求量增加,但小摊位的空间有限,导致货源供不应求;故决定搬至店铺,以便拥有更多的位子存放货物,以及更加卫生。
“我们大概在6年前,开设第一间猪肉专卖店(分店)。当时还有很多民众认为,巴刹卖的猪肉是最新鲜的,而我们就是所谓的冷藏货。但实际上,长时间曝晒在热空气下,保鲜度低;反之专卖店是低温处理, 不只新鲜,还不容易变质。”
他说,专卖店除了售卖新鲜猪肉,还售卖杂货和加工食品,店铺也比路边档口干净;但价格却同样亲民,而且可能比一些摊位便宜。
“因为通常猪肉档卖的猪肉量较少,所以他们要确保赚比较高的利润;我们拿的量比较多,所以可以拿到比较美的价格。”
此外,友万味乡杂饭专门店东主黄彩云表示,时下杂饭店不再是认知中“经济”饭菜,而是从平价至高价的菜肴都有,以便迎合各收入阶层的需求。特别是现代人生活十分忙碌,加上过去受到消费税冲击,故许多人都选择外食,以减少生活开支以及烹煮时间。
“其实现在的杂饭专卖店平均每天提供至少70至100样菜色,以前我们讲‘经济饭’,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说法,无论你是有钱人还是穷人,都会到杂饭专卖店去。”
她续说,这个情况在消费税开跑后更为明显,因受薪夫妻还是少人家庭,到超市购买食材也不便宜。对比之下,杂饭店还能节省烹煮时间。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想节省,就拿少一点;如果你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就可以选择吃比较贵的菜色。我这里的客人,单点最贵可以去到20令吉一餐,而最便宜则有3至4令吉。”
根据记者观察,一般的杂饭店提供各类餐食,味道也不输其它大型食肆。当中还会售卖贵价菜肴,如龙趸肉、蟹膏和熏鸭等高价食材都会标明,好让顾客自行分辨菜肴的价格。
黄彩云透露,虽然开店成本比档口高,但胜在有独立空间,而且大量采购食材可薄利多销,同时还能避免被架空的风险。“此外,档主看你生意好,就会加租,更甚的是还不给你续约,对方自己抢来做;如果有自己的店铺至少烦少这些问题。”
另外,豆腐花专卖店业者刘镓敏透露,小时候家里原是摆档售卖豆腐花,后来到城市生活,发现要寻找老味道并非易事,仅剩的可能只有曝晒在大太阳底下的小档口,若是能够跟上时下潮流,开设有“屋顶”的店铺,就能够让人更愿意坐下来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