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22日讯)雪兰莪董联会国民型中学(华中)委员会主任陈友信说,2006年至2010年国内48所华中的总资料显示,华中只有20%拨款来自政府,80%来自华社捐献,因此华中有权力保持华校特色。
他指出,1961年改制的华中目前共有78所,当初接受改制的条件,包括可享有1/3华语教学,但这项承诺非但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更由于政策偏差,使得华中应有的中华特色,也逐渐在政府有意无意的忽略下流失。
他说,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联盟对改制华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透过校长理事会的协助共回收了55份问卷,回收率达70.51%,调查内容包括语文使用(课堂教学、校园用语、语言环境)、文化认同与内涵,包括华中标识及仪式庆典。
“调查显示,有28%的华中已没有华文校歌、82%还有华文校训,情况较严重的是只有45%的华中校服,还保留贴有学生中文名。”
他说,调查也发现,有30%的华中已取消毕业证书,其中也有2所华中甚至已将华文校名改为马来校名,更有22%的华中也不再出版毕业刊。
须站稳立场
他说,以上现象值得关注,否则华中逐渐流失特色的情况将越来越严重。
他今午出席巴生光华国民型中学2018-2020年董事部宣誓就职典礼时,这么表示。
陈友信说,报告列明,从2006年至2010年5年内,48所华中的总资料显示,政府只提供20%拨款,主要作为行政费用,其余80%行政和建筑费来自华社捐献。
“华中说是政府学校,但却是华社支持大部分建筑费。因此,华社不能全然把华中当做政府学校,华人出了很多钱,所以我们有权利让华中保持特征。”
他说,2001年举行的全国华中董事与校长交流会,提出华中特征应涵盖数点,包括校园必须有浓厚中华文化色彩、有适当华文节数、华文成为必修必考科、华裔生人数必须为全部或大多数、是政府教育系统的一环,由政府支付行政开销、董事会在遴选校长方面与政府洽商的权力,以及校地和建筑是董事会产业。
“董事部及华社必须站稳立场,以保持华中特征,避免华中特征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