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0日讯)茨厂街、苏丹街或鬼仔巷,都是早期吉隆坡华人的聚集点,这些街道小巷除了见证华裔南下的历史事故,同样也见证了上一代人华人和新时代的变化。
为“老翁话说茨厂街”担任主讲嘉宾的丹斯里翁诗杰表示,若谈到在本地扎根的华人,语言和食物就是一个关键。
他也说,若要分辨旧时代华人的职业,只要看对方使用什么“家乡话”就能知晓。
“以茨厂街为例,以前的茶楼清一色几乎都是由广东人经营;卖大米、柴米油盐和杂货则多是潮州人。福建人大多数是树胶业,而且金店、药材和钟表店则为客家人为首。”
他说,以前的人交往都“各说各话”,即各说各的方言,华语在当时也只是在知识分子圈子里被善用。直到后期,受到当时流行娱乐广播、讲古和粤剧的影响,身边人都盛行讲广东话,这促使身为海南人的他来说,显得十分吃力!
南下研发特色菜
从小就在茨厂街一带长大的翁诗杰,小时候总是穿梭在当地的大街小巷,或多或少也得知一些关于店家的待人处事方式。
他说,过去的中秋节相比现在热闹,每踏入中秋月(农历八月),各大饼家和酒楼都推出招牌月饼,购买的人潮也非常多。
“我记得以前做月饼的人,都是大大方方地在走廊或后巷制作,也会暂时封锁走廊不让人经过。他们会把月饼馅料如莲蓉和豆沙,盖好平铺在地面上,再光著脚丫和赤裸上身用脚狂踩,将馅料捣烂。”
他笑言,这一幕倘若换来现代肯定被举报。
此外,他也在分享自身在唐人街一带所经历的一些趣事以及我国独立前后的故事。
谈及过去的华人社会以各种方言沟通也能共处,他认为现在的华社需要保持良好的态度以及包容心,才能够有更好的未来。
他也分享,南下的华人因“找吃”难,所以会突发奇想,以特色菜吸引顾客。因此,海南面、福建炒还有生熟蛋的发源地,其实就在马新,而非属于中国特色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