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陈淑薇、温丽媚
(吉隆坡31日讯)国内食品业随著国家经济不景气,近年来个别调整售价,让民众感到无比压力,怨言四起;惟,食品业者本身也直呼吃不消,原材料的涨幅节节升高,他们也只能无奈调涨价格!
不管是柴米油盐等,食品原料、调味料、主食材到配料等,举凡是进口产品都因为马币节节衰弱而出现价格调整;尤其是近2年来,许多食物原料成本都在涨价,令我国餐饮业、食品业及熟食业者都感到头痛,担心涨价幅度惊人会吓走客户,不涨价又面对亏损,只能试探市场行情再酌量调整。
凤凰饼家东主陈汝顺表示,进货价格近来的确上涨了不少,特别是食油,如在过去一年每5公斤需17令吉,现在则要价23令吉。其次,便是糖、面粉以及香港进口的面粉,成本比以往提高许多。
鼓励厂家合并
“为了维持原有口感,依然会坚持使用高价的香港面粉,但是会掺和一些本地面粉,除了支持本土制以外,也可以节省部分成本。”
他说,有时候特定食材并不一定是因为口味,正如糖分可以拉长保存期限,同时也有保鲜的作用,故在制作过程上不可省略。“就好像低糖月饼为何比普通月饼价钱还要来得高,原因在于前者需使用从日本进口的糖和材料,并非外界认知的糖放少一点,就可以了!”
他也强调,虽然外国进口的原材料的价格经换算后比本地高,但最主要还是因为官方进口税太高,导致食材成本提高。
马来西亚面包、饼干、糖果、面条和粿条厂商会主席黄福宁表示,小麦是从国外进口,并以美金交易,自从令吉持续贬值再加上面粉取消津贴后,粿条和面条的成本持续增加。
“粿条和面条的价格是自由浮动,因此每个厂家的涨幅都不一样,预计这2年的涨幅约从5%至10%以上。”
“我本身在2014年出售的粿条和面条价格为每公斤1令吉40仙,现在的价格是1令吉50仙,仅调高5%的价格。”
他坦言,如今薄利多销已不是最佳方案,该行业从20年前开始,每年陆续有小规模的面厂关闭,除了受到经济压力外,也有者是面对没有接班人的问题。
“我们曾鼓励小规模厂家可合并生产,节省不必要的开销,如员工薪水。”
“无可否认,我们已进入需要转型的时代,但合并的方案并非所有人的能接受,至今也没有厂家愿意合并生产。”
马币疲弱征消费税引“涨”潮
进口食品或食物材料涨价,与马币疲弱脱不了关系!
受访者在接受《东方日报》采访时认为,这2年来,由于受到令吉贬值和国家实施消费税的因素,导致食品价格有所上涨。
一些商家则表示,肉价近几年来经过多次涨幅,如今已无从得知是什么因素导致涨潮迟迟不会消退。
雪隆潮州京果商行总务林福财坦言,中国罐头的涨幅很高,包括午餐肉、排骨和扣肉的罐头价格涨幅约为一倍。
“这主要是受到令吉贬值的影响,每罐午餐肉价格从两三年前的3令吉涨至7或13令吉。酱油需视品牌,涨幅是50%至100%不等;蚝油则是比起过去贵了50%左右。”
未影响销售量
马来西亚食品暨玩具商公会会长曾庆乐则表示,自从我国开始征收消费税后,食品的价格免不了迎来一阵涨潮。
“再加上令吉贬值和外劳员工最低薪金制的调整,这2年来,预计饼乾和零食的价格约上涨20%。”
此外,冷藏食品业者陈元隆表示,冷藏食品的部分原料是从国外进口,因此,在令吉持续贬值后,冷藏食品的价格约上涨20%。
“虽然价格增加,但仍未影响销售量,毕竟食品是必需品,顾客还是会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