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隆雪华堂会长拿督翁清玉表示,第33届全国华人文化节举办的龙舟赛吸引友族同胞踊跃参与,希望政府可重视龙舟赛,透过赛事团结各民族间的团结和感情。
他表示,虽然这是第一次举办龙舟赛,但参与人数以巫裔同胞占半数,恰恰符合本届文化节的主题“承先启后,多元共生”。
“舞狮和廿四节令鼓已经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希望未来政府可重视龙舟赛。此外,‘音乐无国界’,若各民族鼓艺可以探讨将之融合为一体,将可促进各民族间的情谊和团结。”
作出开创性尝试
他指出,文化节坚持不懈地举办了33年,希望中华文化可在本土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为文化节最后一项重点活动,是为了回顾和检讨1983年国家文化备忘录的落实情况,同时紧扣当下社会与文化发展,鼓励文化工作者发挥想像力及大胆作出开创性尝试,让中华文化及多元文化更具有生命力和丰富的内涵。
“隆雪华堂邀请专家学者组成专案委员会于所总结的报告和建议进行更全盘性的研讨,拟定国英文版的文化发展建议书,作为华社文化发展的参考外,也将提呈给政府,推动文化发展。”
翁清玉今日主持“创新与跨越:重塑文化的想像力”国际学术探讨会开幕仪式时,如是指出。其他出席者包括隆雪华堂署理会长陈康益、副会长杨有为、李福旺、郑淑娟、财政拿督黎德坤、副财政陈松林、秘书长谢春荣、社经委员会主席李英维、文教委员会主席李书祯、民权委员会主席廖国华、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董事锺启章、驻马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侨务处组长林渭德。
大会也邀请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兼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明珂,和中国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特聘教授陈志明分别主讲《人类社群中的边界与边界跨越》和《国家、文化权益与海外华人:兼论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困境》。
现场也发表16份针对认同政治、文化想像、文史变迁、认同建构、语言政治和文化治理项目的论文。
友族一同争取多元政策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祝家丰于隆雪华堂第33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学术研讨会中指出,目前18%华小生是友族同胞,或可呼吁友族同胞一同争取多元政策。
他表示,虽然国家文化政策在90年代后在华社已少有争议,但这并不代表华人的文化焦虑和文化抗争已殆尽,现今的争取和抗争主要是围绕在华文教育课题上,尤其是近年来华小一直面临华校特征受到蚕食的问题。
“华小的马来文授课时间已从180分钟增加至300分钟,这已违反语言学习原则,其它问题也包括逼迫应用国小的马来文课本及推行双语教学。”
他认为,目前国家的国族建构是失败的,大马人仍以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标签自己,只有去到国外时才称为马来西亚人。
让各族享有权利
“国家已独立59年,人民已有条件和成熟度主动举办‘全国国族建构大会’,聚集专家和文化工作者等探讨如何塑造一个大家认同的国族建构。”
他认为,他本身想追求的国族建构是走向公民权的国族,从公民权角度上让各族群享有各种权利。
另外,民间学者许瑛纷针对马来西亚华族舞发表论文中提及,华族舞蹈表演所展现的很多舞蹈动作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与文化仍是未经协调的。
她说,马来西亚华人的舞蹈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并不全然与中国的舞蹈有直接关系,南迁以后的华社因祖籍文化、语言及根据当地工作模式,并未统一形成有规律、规范的集体族群活动。
“大马华人从移民社会开始至独立以后,并没有成熟的环境与空间促成民族习性动律的累积与形成,也没有条件或机会发展成有规格、结构和系统的舞蹈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