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4日讯)网络用语越来越受到年轻人追捧,如今就连网络电视节目或媒体,不少也加入网络用语来增添乐趣,惟校方尤其是华小,受促务必加强管制与监督,不允许学生在功课和作文上使用网络用语,以免华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混淆,影响华文学习程度!
网络用语因富有趣味、创意及典故等因素,通过网络的传播很快且轻易地就流行起来。但教育界人士认为,网络用语姑且有趣,但必须谨慎使用,如果被华文基础较低的学生吸收,肯定就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虽然,各地的网络用语不尽相同,但只要网络用语被网民大力追捧,这些“网络新词”很快就会成为整个大中华地区都流行的网络用语。
例如,最近最夯的网络用语,非数“蓝瘦香菇”莫属,此词源自一名中国南宁的男子,上传失恋自拍影片,因口音不准,把“难受想哭”说成“蓝瘦香菇”,而在网上爆红。如今,“蓝瘦香菇”一词普遍且频密出现在互联网上。
其实,这类网络新词影响民众成为潮语文化的现象,也会随著时代变迁及民众接触的潮流文化而改变;就如十多年前我国流行日剧时代,很多人都会把一些用词加在交谈中,如“卡哇伊(kawaii)”,意思是“很可爱”、“巴嘎(baka)”,意思是“笨蛋”;这几年韩剧独领风骚,从3岁小妹到祖母级的女性观众,也能明白“OPPA”的意思,是指哥哥或兄长。
而近期中国当红的网络节目《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字幕中也可见一些网络用语,确实有助增加观看的趣味度。此外,最近也经常出现的网络用语还有这句,就是“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宝宝”泛指“我”或“自己”的意思,就是“我心里有苦,但我不说”。
媒体不应鼓吹网络用语
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副主席拿督王鸿财指出,网络用语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肯定会带来一定影响。他觉得,校方扮演著重要角色,也须做好监督工作,包括不能允许学生在功课或作文书写上使用网络用语,反之,学生必须接受正统与规范的模式来学习。
他表示,如果学校允许学生创意使用网络用语,日后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统的词汇,学生可能也搞不清楚,或多或少会产生混淆。因此他认为,一旦有老师发现学生在作业上使用网络用语,就应该要马上做出纠正。
“网络用语对小学生的影响较大,因为中学或以上的学生已对华文有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分辨真伪。但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花在网络的时间可能比上课时间长,因此受误导的机率就会提高。”
“除了学校,媒体也有很大的责任,即媒体不应该过于鼓吹使用网络用语,否则影响层面更大,更容易误导学生。”
他直言,当然,校方在学校以外并无法阻止学生在网络上或交谈中使用网络用语,得看场合和环境来使用。
王鸿财是在接受《东方日报》记者访问时,如是表示。其实,网络用语有好坏两面,例如,网络上有一些很有才的网友,使用简写压缩来创造新的词汇,甚至把一举长句子的白话文,浓缩成文言文,有指这种做法让华文显得灵活生动,也有指这种乱用文言文的方式,其实是对文字的一种负面影响。
组合新词汇要有一定规律
马大中文系系主任潘碧华博士指出,组合新词汇要有一定的规律,有时并不能被打破,否则语言就会变得奇怪且不容易明白。
她也认同,网络用语或可能冲击小学生的中文学习,但如果老师严格把关则影响不大,反而一些自学,或未接受正统中文教育的学生,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针对网络用语是否有可能被编入字典中成为正式用语,潘博士回应称,很多网络用语热潮消退很快,让人有种昙花一现的感觉,但如果有关网络用语经过长时间都没有被淘汰,而且编写字典一方又可以接受,就有这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