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8日讯)再完善的排水系统,也敌不过人民的陋习;丢垃圾的坏习惯一天不改变,吉隆坡市中心的雨后闪电水灾情况,难以根治。
受访的水利专家认为,基于种种理由,城市闪电水灾并不能完全预防,即使再全面的防洪计划,也会因技术及经济考量,导致排水系统出现潜在的弱点。
G&P水与海事私人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张善发接受《东方日报》时指出,一个地区的排水沟不可能建设成如天般宽阔,从一个起点一直延伸至大海,而且国家也不会有如此的资金来投放。
“不论小沟渠、大型排水系统或河流都有各自的工程设计标准,也存有5年、25年或百年一遇水灾的机率。”
温度高雨量增
他解释,小型沟渠都是按照5年一遇淹水的标准来设计,换言之,在排水量超出容纳量时,一个地方是可能经历平均5年一遇的淹水情况。“至于大型排水沟及河流,则是按照25年至百年一遇水灾的标准在设计。”
张善发说,再精心设计或建设的沟渠,也可能因营运及维修问题出现淹水情况。如沟渠垃圾阻塞、污泥堆积或坍塌等。
“再者,城市屋业和基设发展也或是引发闪电水灾的因素之一;当原本能够渗透雨水的泥土因发展变成洋灰石砖时,地面上的雨水流量也会增加。”
“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是地球升温因素,随著温度高,蒸发量大,最终循环降落的雨量也会渐多。现在的排水系统设计理应纳入雨量增加的考量,据知政府已有相关指南,鼓励采纳更高雨量的工程设计。”
提升排水属长远计划 隆淹水情况明显减少
张善发表示,相较于10至15年前,如今吉隆坡的淹水情况已明显减少,在1980年至2000年初时,吉隆坡曾因河流泛滥出现严重水灾情况。
他说,政府随后也投放了20多亿令吉,在10年内完成许多防洪工程,如建设防洪精明隧道、鹅唛河导流计划,以及在峇都河建设防洪池等。
“如今吉隆坡河流泛滥和淹水已经减少很多,目前的问题反而是沟渠,不过排水系统的层面比较琐碎,如蜘蛛网般,即使要提升,也是很长远的计划,并非一两年时间就能全部换掉。”
他认为,如今市区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往往排水系统的建设充足,但却受垃圾阻塞影响,如沟渠或排水闸门阻塞,进而引起闪电水灾。
“我觉得,要预防闪电水灾,最重要且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解决垃圾问题,只要大家都负起责任照顾环境,勿随地丢垃圾,就能避免排水系统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