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3日讯)随著防洪措施日渐进步,河水泛滥已不是隆雪水灾主因,老旧排水系统跟不上剧增排水量才是“幕后黑手”,为此吉隆坡市政局与雪州政府纷纷落实河流改道计划(延长输水道)并兴建防洪池,期望借此降低发生闪电水灾的可能性!
尽管近几年灾情不若过往严重,但闪电水灾仍是隆雪区的一大顽疾,惟有关当局解决问题的方向,逐渐从“防止河水泛滥”转移至“提升排水措施”,除了多年来防洪措施日渐有成,如今许多老旧排水设施,逐渐跟不上蓬勃发展带来的剧增排水量。
吉隆坡市政局公共工程及排水组高级副主任丘思成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河水泛滥的确是20年前隆市水灾的主要原因,惟随著精明隧道在2007年完工,加上数主要河流陆续完成改道计划,隆市如今已不必再担心河水泛滥问题。
拉长排水道
“精明隧道可说是专为制伏巴生河而设,可承载水量高达300万立方米,平均每秒排水量达到280立方米,如今只要巴生河水位超过标准,就被导引至精明隧道,引入郊外岭的湖泊,再回到克拉容河与巴生河。”
他解释,若降雨量过大,超出所有排水道或河流的负荷能力,一味导引至其他河流,只会造成其他河流溃堤,因此透过拉长排水道并送往湖泊或防洪池储存,等到河流水量下降才送回河流,才是长久治水之计。
“我们和水利灌溉局合作,在其他主要河流实施改道计划,包括鹅唛与泗岩沫一带的峇都河,一旦河流水位过高,也会导引至甲洞的防洪池,目前隆市有13个防洪池属于市政局管辖。”
“据统计,每天有13吨垃圾被倒入地下排水道,因此市政局也负责清理排水道垃圾,以免堵塞导致水倒流;我们一直都在尝试提升或扩大排水道,惟面对的最大挑战是,排水道周遭埋了密密麻麻的电缆与水管。”
他说,提升或扩大排水道时,重新装置周遭受影响电缆或水管的成本,和扩大排水道的真正成本一样高,等于提高整体成本一倍,让市政局伤透脑筋。
“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隆市大水灾次数逐年减少,包括2013年11次、去年3次与今年1次,这与近几年气候变化,以致原本隆市中心的雨水转移至其他地区有关,但我们会持续监督,确保市区排水系统不会阻塞。”
欧阳捍华:缺地段建防洪池
雪州行政议员欧阳捍华认为,兴建防洪池是有效且长期的防洪计划,惟缺乏地段是主要问题。
他强调,以往的住宅区排水系统,是参考当时的排水量所设计,惟多年来发展日渐蓬勃,周遭建筑增加排水量,排水系统却没有相应提升,是形成闪电水灾的原因之一。
“提升整个区域的排水系统成本昂贵,因此我们兴建防洪池,把下雨时剧增的排水量集中到防洪池,再慢慢排到河流;不过在发展密集的地区兴建防洪池,最大问题是没有地段,就像我在史里肯邦安的古腰河提升计划,也没有地段可供兴建防洪池。”
无拉港州议员黄田志则表示,目前其选区(春山园)正进行兴建防洪池计划,预计明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
地底防洪池成本高
“防洪池分两种,第一种是在地面上的防洪池,平时也会储存雨水,可以围绕水池改建为休闲公园,适用于拥有足够土地的新发展计划,成本较低;第二种则是在地底的防洪池,平时不会存水,下大雨时才会收集排水道的雨水,适用没有土地的发展密集或旧式地区,惟成本更高。”
他认为,发展商兴建任何建筑计划时,自行兴建独立排水系统,直接衔接到河流,而不是衔接至隔壁的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无法负荷的风险就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