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5日讯)马币疲弱、消费税等因素,导致约20%的进口西药价格调涨至少10%,换言之,一旦药剂行以原价出售的“存货”售罄,预料面对生活开销高企的病患,未来将被逼“吃贵药”,承担高昂的医药开销。
金銮州议员黄思汉指出,大部分药物都是从国外进口,即使是本地制造的药物,原料也许从国外进口,因马币下跌,造成西药价格高涨。
他说,他于最近接获多宗投诉,病患到蒲种14哩的政府诊所,竟要等上一整天,有者更投诉政府医院领取不到特定的药物,以致被逼到西药行购买。
“如此现象在最近更为明显,令人担心;政府医院爆满是因为人民无法承担越来越昂贵的医药费,才会人人涌到政府医院问诊。”
他说,据他所知,许多制药厂的药价,在年初已调整5%至10%,而西药行在价格调整前所进的药物,目前也已所剩无几。
“因此,未来所有‘新货’将会涨价,这可预见民众面对新一轮的涨潮,很快就会来临。”
此外,来自沙登的西药行业者张小姐在受询问时透露,马币贬值,导致部分药物供应商在近月来“全线涨价”,有者更出现货源不足的情况,但当中原因仍有待查明。
本地药物暂不调涨
“一般上,药物都会在时隔一至2年之间,调涨价格,惟近月来,涨价的情况更为频密,许多进口药物的供应商都纷纷调涨价格,而调涨的幅度约10%。”
她说,如今万物上涨,虽大部分的药物都已上调,但她并不敢贸然涨价,一切都按照供应价格作出调整,绝不伺机牟暴利。
她提及,本地出产的药物,即伤风、咳嗽和发烧等疗效药物,暂时不受马币疲弱而影响价格,但未来会否出现浮动,至今仍是个未知数。
另一方面,黎广才医生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马币下跌和消费税等因素,造成100%的原厂进口药物,包括心脏、高血压、胆固醇和糖尿病等专科药物,皆已涨价。
“这些药物价格一盒动辄都需100令吉,品质好则需200至300令吉不等;其实,药物的原价并没出现浮动,然而马币下滑造成进口的价格上涨。”
“也因如此,一些专科或私人医院,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而病患在领取药物时,恐会应付更高昂的医药开销。”
西药每年惯性涨5%
部分药剂行业者指出,西药每年都会“惯性”涨价,而调涨幅度为5%至8%不等,也因如此,当实施消费税时,公众会因消费税加上西药惯例涨价,而产生“西药水涨船高”的错觉。
药剂行业者杨利源说,西药每年都会涨价,但这并不代表所有药物都涨价,需胥视供应商的定价而定,就如部分供应商已在今年4月,稍涨药物价格。
“一般上,惯例性的调涨幅度为5%至8%,当然,病患并不会每个月都填购新药物,所以一些服完在今年一月购买的药物,并在4月填购新药物时,会因消费税和药物调涨,而产生药物水涨船高的错觉。”
不过,他说,尽管目前尚未出现药物全线上涨的情况,但他在近月来,也曾听闻一些赚取利润较低的供应商,也因周转不来而酝酿起价。
此外,他表示,目前有小部分的药物因原料起价,导致供应商来货的价格上涨20%至30%,虽然光顾的病患会稍作投诉,但毕竟药物是“必需品”,即使涨价,大部分顾客都会购买。
另一名西药行业者彭先生则说,如今,约有20%的刚购入的进口药物,出现5%至10%的涨价情况,然而,他仍按照原价出售仍达50%的存货,直至存货售罄后,才会以全新的价格出售。
同时,也有业者说,整体的进口药物都上涨,所以难免会有病患嫌贵而宁愿前往政府医院购买药物。
营运成本上涨 部分药剂行恐结业
随著营运和来货成本不断上涨,预料未来不少药剂行会因经济低迷,无法生存而被逼走向结业之路。
黄思汉指出,如今药剂行的市场竞争力强大,加上政府没有给予医药津贴,导致许多业者因竞争、营运和来货成本剧增,而纷纷倒闭。
“据我所听闻,全马各地如蒲种和八打灵再也都有药剂行,基于上述因素而倒闭。”
“此外,随著外国进口药物涨价,估计未来数个月,药剂行所剩的药物存货,会卖得更贵,届时,病患必须承受更高昂的医药开销。”
同时,黄思汉强调,消费税实施引起的连锁反应持续发酵,其中,药物供应商提高售价,药剂行也因消费税而成本提高,如此一来,药物价钱将被逼提高。
他指出,药物甚至是残障人士使用的器材,都是人们生活上的必需品,政府有必要重新检讨是否取消征收消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