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讯)提到过年,映入脑海的就是新年前大肆采买年货与累人的大扫除、除夕夜一桌的山珍海味、到亲戚家串门子的满满红包;惟如今随著物质享受垂手可得,“年味”看似越来越淡,各华团领袖也呼吁人们应至少坚持新年的核心价值──“一家团聚”!
长辈时常感叹,农历新年气氛越来越淡,许多传统逐渐不被人重视,营造新年气氛的活动慢慢消失,造成新年味如嚼蜡,因此如何保住传统华人节日强调的“团聚”核心价值,才是重拾热烈新年气氛的关键因素。
雪隆惠州会馆会长谢立名认为,农历新年强调“团圆”,许多传统习俗都是为凝聚家庭成员的精神而设,因此人们若无法做到坚持传统,至少应贯彻团聚的核心精神。
“在缺乏物资的贫苦年代,过新年是少数可以穿新衣、吃上一桌好菜的大日子,更是许多游子难得回乡的好日子;不过随著国人生活宽裕,所谓的山珍海味几乎天天都能享受,回家乡更不再是一件大事,而是几乎周休二日都能做的小事,也让新年的‘珍贵感觉’开始消失。”
他强调,现代人喜欢在外吃团圆饭,或乘新年出游其实没有问题,最重要是,过程中是否带上一家老小,真正做到一家团聚,才是讨论重点。
“就算新年不回家乡吃团圆饭,但如果带上长辈与孩子出游,其实也是履行新年团聚的核心价值,因此我认为,用较‘新潮’的方式过新年,其实没有问题,最重要是一家团聚。”
一些可因地制宜
隆雪华堂会长陈友信认为,所谓的“传统”就是让农历新年气氛与平时不同,无论是新年前的大扫除或筹备年货、除夕夜一家团聚吃团圆饭、新年期间到亲戚家串门子等,都是造就农历新年气氛的因素。
“如果因在外工作或学业关系,无法在除夕夜赶回家吃饭,其实无可厚非;反正农历新年有15天的时间,大可在其中一天相聚吃饭,互相登门拜访即可。”
雪隆潮州会馆会长吴俊标说,最明显消失的新年传统莫过于“在家吃团圆饭”,忙碌的现代人对“不回家团圆”和“不在家吃饭”可说是习以为常,因此新年的团聚观念也变得薄弱。
“不过有些传统可说是因地制宜,如中国的潮州籍贯喜欢在寒冷的除夕夜‘围炉’吃团圆饭,我们可能没有必要跟随;部分年菜如炒蒜苗,我认为其实是潮州人必备的年菜,如今却很少在潮州人的团圆饭桌上看到。”
放下手机 珍惜眼前人
隆雪华堂会长陈友信指出,先进的通讯科技让人更喜欢呆在家对著电脑或手机,对出门到亲戚家拜年的远行,可说是兴趣缺缺,因此他呼吁人们应适时放下手机,“珍惜眼前人”,与近在咫尺的亲朋戚友交流!
他坦言,在人手一机的时代,就算在新年与难得相见的亲朋戚友见面,人们也习惯一起化身低头族,宁愿用手指在手机或平板电脑滑来滑去,也不愿与面前的“真人”交流。
“这是社会人情逐渐淡薄的原因,面对面的接触能免则免,当然这不是我们单独面对的问题,而是全世界都面对的问题,因此人们更应该藉著新年佳节,放下各种电子仪器,找回当初新年的珍贵感动。”
他笑言,提到低头族问题,许多社会领袖也应该以身作则,在聚餐期间放下“繁忙”的手机,加入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他自己也绝对会支持“聚餐期间不可长期按手机”的新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