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入店盗窃愈来愈猖獗及明目张胆,美国一些商家也只好祭出最极端的作法:将货架或展示柜全部上锁;但是,这也让店家陷入困境,因为消费者的购物意愿同样下挫,销售额最终依然受损!
世界新闻网报导,美国一些大型连锁店过去只保护一些昂贵、高需求的商品,如感冒药、电子产品、婴儿奶粉等,但现在扩及几乎所有类型,连买1.99美元(约9.40令吉)的蜡笔或即溶咖啡都得按下按钮、等员工来开柜。
连锁零售业常常将利润下滑归咎于“折损率”(shrink,偷窃、漏刷而意外损失的收益),但却不愿公开讨论其内部数据;雪上加霜的是这个问题在近年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变得更加政治化。
据报导,住在加州回声公园的波特恨极了附近的目标百货(Target)货架全用安全玻璃锁著,她回忆有时候要等15分钟才等到店员来开锁,现在如果她看到店员分身乏术,她就干脆不买了,转向她同样不甚喜欢的B计画:在亚马逊网购家居必需品,“我才不要在百货干等...”
一些受访店员们则表示,工作因此变得更忙,经常被骂或需要道歉,但他们理解雇主的决定。
美国全国零售联盟的资产保护和零售业务副总裁强斯顿表示,为打击盗窃、组织犯罪、商店暴力事件,将更多商品上锁是不幸的必要之恶。
他说,零售商知道更多商品上锁会需要额外的设备和劳动力,使顾客沮丧、降低购物意愿,连带影响商家的利润,但是窃案实在太猖獗。
提供店内呼叫系统的公司“Indyme”执行长布达诺估计,顾客等待商品解锁的挫败感会导致销售额下降10%至25%,这些笼子可说是“零售业的祸根”。
Indyme正在开发称之为“自由箱”的产品,让顾客用手机扫码或脸部辨识来自行打开防盗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