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6日讯)未来6年,亚太区预计每年须为能源转型投资超过约2.3兆美元(约9.8兆令吉),推动更大规模的去碳化技术部署,方能最迟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亚太区能源转型前景》(Asia Pacific's Energy Transition Outlook)报告指出,要最迟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政府和企业必须加大力度让新兴去碳化科技可以商业化,在接下来几年大规模部署。
根据报告,净零排放不易实现但可行,在能源、交通、建筑和工业领域都能彻底脱碳情况下,全球暖化可以控制在1.75摄氏度。
报告研判,亚太区要实现净零排放,2024年至2030年的投资须增加近两倍,也就是每年达2.3兆美元;到了2031年至2040年,投资须多增四成。
据估算,2024年至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能源投资契机相当于89兆美元(约382兆令吉)。
推动电动车是脱碳支柱之一
要实现净零排放可通过九个脱碳支柱,推动电动车是支柱之一,电动车数量预计到了2050年会增至6亿7100万辆。
内燃式引擎车相信不会完全淘汰,但销售量到了2040年,会比去年的销售量低97%。2041年至2050年,内燃式引擎车销售量则会停滞在年均230万辆。
到了2030年,亚太区的可再生能源总容量估计会是现在的近四倍,到2050年再翻两倍。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料达17.5太瓦,占2050年全球发电量约57%。
到2050年,电池储存容量估计达2.2太瓦,是去年的60多倍,占全球储存量的56%;核能发电力同样翻倍达620吉瓦。
每年捕获54亿公吨二氧化碳
亚太区目前的碳捕获能力微乎几微,到2050年每年预计可捕获54亿公吨二氧化碳;洁净氢气的使用量则料达每年2亿1100万公吨,是现今基于化石燃料的氢需求的五倍,占全球需求的54%。
报告也预计,到2050年,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消耗量估计会达每年340亿加仑,占全球需求的38%。
在电网方面,输电长度到了2050年料增至5300万公里,是目前的近两倍;到时候,亚太区也料安装超过2亿个热泵,是目前的近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