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 日讯)中国汽车市场近来高速发展,尤其电动车业,国内市场厂商林立、竞争激烈,车企为求活无所不用其极,使在中国发展的海外汽车厂商叫苦连天,不是减产就是考虑卖厂、退出中国市场。而这场斗争不只在中国境内,甚至还蔓延到海外,造成国内、外市场供给过剩。
数十年来在全球汽车市场叱咤风云的日本汽车制造业,近几年在中国“踢到铁板”。日媒获悉,近期日商日产汽车(Nissan)准备减少中国厂的汽车至少一成的产能,并且要关闭在中国一座工厂,原因是中国车市以电动车为中心不断发展、且大打削价战,让EV车款较少的日系车厂销售陷入苦战。
据悉,近期日产汽车关闭的是位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2020年开始生产的乘用车工厂,并将在中国产能缩减约一成。去年日产汽车在中国销量年减16%至79万台。
日本车厂优势丧失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2024年5月电动车占中国新车销售量(含出口)比重较去年同月升9个百分点至40%。因抢攻电动车的脚步缓慢,1至5月期间日系车厂于中国市场的市占率萎缩至12%。
过去长期在中国市场具有优势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如今面临举步维艰的情况,过去1年,丰田(Toyota)解雇了在中国的特约员工;去年9月日本三菱汽车(Mitsubishi Motors)确认停止在中国生产汽车并将退出市场,未来把经营重心转向东南亚国家;另外本田(Honda)5月决定缩减其在中国厂员工。
《华尔街日报》指出,随著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占率扩大,日本、全球各品牌,正逐渐被比亚迪等中国本土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中企缩短开发期 密集投放新车
过去新车的开发周期大约为3至5年,而中国企业硬生生将缩短到2年左右,并连续不断向市场投放新车。开发能力处于劣势的日本车企很难依靠单打独斗与之抗衡,而为了在中国市场生存,只好选择与中国网路科技(IT)大型企业合作。
外媒指出,若日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继续低迷,对美国以外的主要市场也有很大的影响。长年霸榜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的丰田,公布5月全球产量连续4个月下跌,尤其因为中国车市价格战因素,当地生产重挫二成。
过去中国汽车厂商一直从日本企业学习汽车相关技术,但随著汽车向电动车转型,形势已发生变化。甚至发展到变成“削价战”,不只斗海外车商,就连本土车商也不放过。
中国汽车的崛起,造成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不仅如此,中国汽车厂商也开始强化欧洲、东南亚等市场的出口。2023年年中国汽车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的出口大国。
东盟市场 中日车厂肉搏
自1960年代开始,丰田、日产等日本车企,就在泰国、菲律宾等国投资建厂,然后从组装厂到生产外围零件、再到生产发动机,日本车企不断加深在东南亚的产业链布局。
今年曼谷车展,主办单位Grand Prix给出数据,表示此次现场预订量前5车商分别为,丰田、比亚迪、本田、名爵、三菱;另外6至10名则为长安、埃安、长城、五十铃和日产。
根据数据,2023年中国品牌在泰国新车市场中的市占比达到了11%,日本汽车品牌则从巅峰的超过九成市占,降至78%。数家日本车企的高层主管表示,公司正在研究可否更好地利用资源并努力在东南亚等日本车企长期深耕的重要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就目前来说,还没有其他日本车企和三菱汽车一样退出中国,多家厂商皆表示,仍会持续保持在中国销售,也希望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推出新款电动车扭转局面。
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长刘英姿指出,2024以来,中国汽车业发展保持了增长的势头。但以价格为主要手段的市场竞争还在延续,行业过度内耗状态仍在加剧,广大汽车经销商在汽车价格倒挂、品牌销量下滑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企业经营面临巨大的压力,焦虑情绪持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