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日讯)国际商业资讯谘询机构IHSMarkit的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恶化,严重影响市场运作条件,我国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微升至40.1点,略好于6月的39.9点。
IHS Markit指出,上述消息反映我国制造业生产营运状况急剧下降。
“从采购经理人指数与官方统计数据的历史关系来看,最新数据显示工业生产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均出现下滑,而调查也显示制造业仍受疫情严重冲击。”
7月产量和新订单均进一步放缓,产量更录得去年4月以来的最大降幅。而重新落实的疫情限制也抑制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客户信心,换句话说,新出口销售的降幅远低于新订单总量,一些公司也表示欧洲和美国部份需求有所改善。
不过,数据显示,就业市场前景更加光明,我国商品生产商在7月发出就业稳定信号,结束为期3个月的裁员期。据报导,虽然一些企业表示难以从外国招聘员工,但为未来订单做好的准备仍需要额外产能。
此外,7月投入成本连续第14个月上涨,反映一系列原料价格和运输费上涨。而整体通胀走高,且是自5月以来涨势最快。
尽管通胀率是5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制造商仍试图以更高的生产费用,将部份成本转嫁给客户。而原料短缺及延迟发货也导致供应商平均交货时间,从5月以来最大程度的延迟。
采购量和库存水平则平均走低,一些公司也认为,供应延迟阻碍补货工作,并在某些情况下减少生产。最近一次的调查显示,累积工作有所减少。
IHS Markit表示,尽管疫情病例激增下导致供应短缺,但我国制造商仍对未来产量前景表现乐观,并指整体情绪温和,比6月的历史低点有所改善。这是因为预期我国和国际限制将解除,有助于生产和销售复苏。
IHS Markit首席商业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姆森表示,我国制造业在7月继续受疫情严重打击,病例趋增和Delta变体相关事项的遏制措施抑制市场需求,也打击供应链,使产量连续第2个月出现大幅下降。
“但前景方面仍有好消息,企业信心从6月谷底开始反弹,变得更加乐观,就业水平因此稳定。”
转看海外PMI,在暴雨洪涝、局部地区再现疫情和原料价格高位等多重因素扰动下,中国7月官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均放缓,其中制造业PMI降至17个月最低,显示市场供需增速整体有所放缓。
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联合公布,7月官方制造业PMI降至50.4点,不及《路透》调查预估中值50.8点,低于上月0.5个基点,且为2020年2月以来最低;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4点,比上月回落0.5个基点,说明中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速度有所放慢。
另一方面,产出成本上涨和新一波新冠疫情令亚洲厂商遇挫,反映区域经济的复苏前景依然疲弱。虽然日本和韩国的制造业活动皆上扬,但印尼和越南的制造业活动却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