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日讯)伴随持续的新冠肺炎疫后经济复苏和国内多地洪灾的冲击,中国7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按年上涨2.7%,涨幅高于6月的2.5%,也高于市场预期的2.6%。
同月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按年走低2.4%,跌幅小于6月的3%,也小于市场预期的2.5%。
中国7月CPI升温,主要因为华中地区的洪灾造成的破坏和交通中断,推高了食品价格。不包含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按年上涨0.5%,低于6月的0.9%,也创出2010年以来的最低涨幅。
澳纽银行(ANZ)中国市场经济学家邢兆鹏接受《彭博社》访问时表示, 由于眼下全国各地的抗疫措施导致大多数服务类消费价格下降,因此信贷的成长“未能促进核心通胀”。
食品价格年底疲软
受到复工和积压需求释放的推动,中国经济进入下半年后继续呈现逐步复苏态势,但是这种势头是否可持续,至少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需求能否迎头赶上生产的复苏步伐,以及中国如何应对诸如中美紧张关系以及新冠疫情死灰复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
《彭博社》内部经济学家曲天石称,尽管中国CPI加快上升,但这可能是短暂的。食品价格涨幅可能在年底前放缓,再加上家庭需求仍疲软,这可能会对整体CPI造成下行压力。
PPI方面,曲天石预计,跌幅将继续收窄, 但今年剩馀时间内仍将保持通缩局面。展望未来,CPI升幅放缓以及PPI通缩局面持续将为中国人民银行(即中国央行)提供更大的降息空间。
不过,由于担心资产价格泡沫,人行预料将会避免过于激进的宽松举措,曲天石预测人行将在年底前把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调低20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