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5日讯)日本企业界2016年度(3月底止)创造了一项罕见的绩效--近4000家的上市公司中,居然没有1家申请破产保护。但分析认为,这不值得庆贺,因为信用情况超级宽松,阻挡了企业界进行必要的重整,而“僵尸”企业也抢杀了新企业的发展空间。
富士通研究所经济学者舒兹指出,“这完全不健康。日本的企业循环已经失灵。没有旧企业被淘汰,就不会有新企业出头,因为没有空间。旧企业只会从事价格竞争,因为他们能这样做。”
日本上次出现“零破产”是在26年前,但当时是日本经济过热期,平均年成长率达5.5%,之后股市便撞墙,房地产泡沫破灭。这次则是因为超低利率及政府提供贷款担保,使企业界能够苟延残喘。
首相安倍晋三夸称“零破产”是一大经济成就,但批评者认为信用过度宽松使“僵尸”企业仍能存活,使劳工更加短缺,而过度竞争也对物价造成下压。
奥地利已故经济学大师熊彼得曾提出“创造性的毁灭”一词,来形容资本主义混乱的自我创新模式。日本可能已深陷泥沼,拒绝接受必要的经济痛苦以换取新生。当然并非只有日本如此。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中指出,“僵尸”企业是导致已开发国家生产力低落、经济成长迟缓的元凶。例如韩国政府在不到两年内对大宇造船提供26亿美元的贷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者帆也指出,中国约10%的国有企业都是靠政府及银行支撑的“行尸走肉”。
帝国资料银行指出,日本企业破产数已连续8年下降,“企业破产如此之少,这绝不正常”。